经验交流:司法考试各科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

2015年07月09日

    司考各科命题特点以及复习策略,只要参加过司法考试或是对司考有了解的考生都明白,司考进行到今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命题方式和相对固定了,因此知悉司考各卷的命题特点才能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下面我一一来解读司考各卷的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A、宪法:对知识体系有个较为系统的把握,掌握常规重点知识就够了,不要太深究,因为宪法涉及的内容太庞杂,并且都很容易设置考点,记忆要求非常高,为20多分下这么大力气不太划算。 
  B、法理、法制史和职业道德: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把三大本所列知识做一个较为系统的总结,多看几遍,再精做历年真题。这三门课程三大本教材的无关内容较多,需要在复习前期做一个提炼归纳,才能保证后期有效地复习。
  C、经济法部分:虽然经济法部分比较专业,但是考题较为简单,基本上为法条复现,所以经过记忆就能取得分数。虽然经济法部分很凌乱,内容看似庞杂,但相比刑法和民法博大精深的理论和多如牛毛的司法解释还有考题中绕不开的陷阱而言,30多分的分值应该算是很划算了,并且其中诸如劳动法,消费法,竞争法等重点相对明确。所以经济法部分不要怕看不懂,只要耐着性子多看几遍就能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D、三国法部分:这部分重点明确,历年考题重复率偏高。对知识体系有个系统的了解之后,精做历年真题,并重视新增法规和司法解释,也能较为轻松地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这一点我在授课中多次强调,大家注意。  
  E、刑法民法部分由理论不够深入,在此不多做论述,大家注意认真复习的讲义即可。但是一定要重视现行法律和重点司法解释的规定,比如刑法的刑罚论部分,因为这种内容在考试中占得比例较高,且较易得分。不要纠缠于诸如各种财产犯罪的区分等难点,本来就考得不多,并且学得好不一定能得到分。尤其在复习后期,或者针对基础不太好的考生而言更是如此。 
  F、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很多同学觉得行政法部分特别难,但就其原因并非是行政法难,而是很多同学对中国行政体制陌生,所以感觉行政法抽象。但是光就司法考试而言,考的是行政法而不是行政,所以只要耐着性子记住法律的规定就行了,当然,如果能对中国的行政体制有一个了解就更好了。 
  G、刑诉和民诉,这两门课程一定要重视,原因是这两门所占分值较高(不亚于民法和刑法),答案相对客观,几乎是依据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能通过一段时间系统复习取得较高分数,而弥补民法和刑法上的差距。历年考题重点明确,重复率较高,对新增法条的考察较为明显,可以通过精做历年真题,辅以新增司法解释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H、商法和知识产权法(个人觉得知识产权法在司法考试的复习中跟民法有很大差别,所以单列之),这两个门类所占分值达50分之多,并且内容相对简单,多为记忆性知识点,所以不要因为觉得内容太多并且分散而轻易放弃,只要静下心来认真看,收获还是较为可观的。 
  I、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可以说是复习司法考试中*划算的部分了,内容不过5页,而所占分值却高达25分(超过内容及其庞杂的宪法了)以上,只要认真背过几遍,就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J、论述题,论述题在复习前期不用在意,但是在考前半个月内加以重视能快速……以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部分)。 
  首先,整理三大实体法和诉讼法基本原则、法理学中法的价值部分,尤其是权威的定义与内涵的表述,有关基本定义的表述是在论述题中体现专业性,争取得分点的基础;内涵的权威概括是时做到在论述题中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提升文章得分档次的关键。 
  其次,准备适合自己的写作模板,可以以权威的内涵表述作为文章分段的基础,并且辅之以权威定义,可以体现结构严谨,用语专业、精确,再加上结合材料的论述,基本能取得高分了。 
  再次,准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尤其是有关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原则与要求)和科学发展观中有关内容。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司法考试中有如下作用:第*,在文章最后可以作为升华的材料,使文章显得有深度,切合中央的最新精神;第二,遇到实在不会写的命题,可以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结合文章进行论述,作为最后的防线。(具体操作可见附录中“在复习过程中对三类论述题命题的思考”)最后,准备适合自己的模板,并且针对性地练习几篇。 
  这是一套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切忌考前迷信押题透题信息。 
  上面我一一解读了司法考试各卷的命题特点和应试策略,方向已经指明了,剩下的就要各位考生努力进行司考复习了。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经验交流:司法考试各科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