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国内外园林城市建设

2015年08月19日

一、衡量一个城市或城市区域的生态、绿化环境建设水平的标志主要有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绿色生态城市。其中,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在国内和国际已有一定标准并定期进行评选,绿色生态城市目前虽无一定的标准和评选活动,但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追求的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1.园林城市 
在我国,园林城市评选活动是1992年由建设部组织的,当时仅制订了十大标准,到2000年5月,国家建设部正式颁发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对过去的十大标准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国家园林城市的评选标准包括组织管理10分 、规划设计10分 、景观保护8分 、绿化建设30分 、园林建设12分 、生态建设15分 、市政建设15分 、特别条款等八项,其中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三项是基本指标。 
2.国际花园城市 
竞争国际“花园城市”是一项被国际社会誉为“绿色奥斯卡”的评选活动。1996年,由英国、美国、日本、比利时、加拿大等环保做得较好的国家共同发起,每年一次,按人口多少分为A类1万人以下 ,B类1万至5万 ,C类5万至30万 ,D类30万至100万 ,E类100万以上 五个等级。评选标准包括景观改善、遗产管理、环保措施、公众参与、未来规划五个方面。评选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园林绿化,而是对一座城市社区 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的综合评判,不仅包括城市功能硬件设施建设,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软件方面的内容。 
3.绿色生态城市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又有人陆续提出了“绿色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等概念,但尚未形成公认或官方组织承认的统一标准。与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不同的是,绿色生态城市更注重人口、经济、环境、社会服务相协调。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学者认为,建设一个绿色生态城市需要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 
二、国内外城市在建设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具体表现在规划先行、组织保证、资金落实和社会广泛参与等方面,我国应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高起点地实施创建工作。 
1、大多数城市都利用先进的规划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实施规划。发达国家在进行城市建设时首先考虑的是绿化和景观,如国际花园城市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花园城市”的理念,在其城市规划方案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确保在城市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仍能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并且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又如在德国,所有的城市形态规划都必须遵从一定的绿化标准。 
2、设立强有力的政府组织领导机构,保证规划的实施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如加拿大和美国,都有专门的国家和地方园林局,有些城市还专门设有树木管理局。又如入选第五批国家园林城市的青岛市,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实行园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入选第六批国家园林城市的肇庆市也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市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创建机构,把创建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年度考核目标。另外,许多地方还对绿化建设奖惩较为严格,如新加坡对随意砍伐者进行罚款或处以监刑。 
3、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在创建过程中,无一例外地落实了巨额资金的投入。例如城市建设区面积只有30.07平方公里的惠州市,自1998年以来就已投入资金15.8亿元。又如在1999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秦皇岛市,从1996年至1998年的三年中就投入了4.2亿元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4、城市园林建设和维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投入都很大,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而不仅仅是政府几个部门的事情。如在加拿大、悉尼等许多西方国家的城市,特别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鼓励私人种树或修建私人花园。又如烟台市在创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人为本、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绿化建设思路,青岛市开展了“人人动手、绿化家园”活动。 
三、以上海为例,按照上海目前的城市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态势,上海建设园林城市应考虑分步走:第一步,在未来5年内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第二步,在未来5—10年内建成为“国际花园城市”;第三步,在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城市”。 
由于上海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城市,人口密度特别是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国内外许多城市。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上海建设园林城市必须有自身特色,要形成与现代化都市相符合的绿色系统,中心城区以大型公共绿地为重点,城郊结合部以环城绿化带为重点,郊区以人造森林为重点,同时考虑城市绿地的均匀分布、绿地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水、气环境、卫生环境的提高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整体推进绿化建设。 
1、强化绿化规划。包括确定区、镇各级的绿化指标、编制拆房迁厂建绿规划、规划绿化骨干项目等。要综合考虑社会链、生态链、经济链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规划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并要采取各种措施严格保证规划的执行。 
2、根据“谁投资、谁收益”原则,明确投资主体,实行分类建设。公共绿地和生态林,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经济林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扶持为辅;景观林要结合商业开发,鼓励企业投资,政府予以适当支持。 
3、加大绿化投入,进行政策扶持。一是增加各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加快公益型绿化的建设;二是建立贷款贴息制度,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投资建设林业和绿地;三是制定投资绿化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包括财税政策、用地政策、水电政策、低密度设施建设政策、旅游休闲政策等等。 
4、按照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探索绿化建设新模式和投融资体制。利用绿化效应带来土地级差地租大幅度上升的规律,探索“以房养绿”、“以绿养绿”等多种促进城市绿化的手段和机制,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 
5、巩固现有绿化成果。一是对部分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在适当时候从“园林型”转为“生态型”,降低养护成本,增强其自然存活力;二是借鉴杭州和广州经验,对已建成的临时绿地改为性绿地;三是加强现有绿地的看护和保养,充分发挥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作用。 
6、以“依法行政”、“依法治绿”为中心,健全立法与监督、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要重点解决区县 一级绿化部门中缺乏明确的法制工作机构、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比较国内外园林城市建设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