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到底要不要上?如果你还在纠结,这篇适合你

2015年09月04日

  本文与其说是探究早教,不如说是在探究“如何陪伴孩子”“孩子该参与哪些活动”“如何带孩子参与活动”。所以,郑重说明,绝非软文。
  在教养之前,喂养是基础,身体健康是基础。
  在教养之前,运动发展和心智发育是基础。
  在教养之前,早期的安全依恋是基础。
  在教养之前,亲子关系和正确对待是基础。
  没有关系,谈何联接;没有基础,谈何教养。
  努力而用心的妈妈,该用心打好这些基础,然后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大到会走会跑了,活动范围拓宽了;大到吃喝拉撒规律了,不用去焦虑奶量和进食了;大到会表达需求了,喜欢更丰富多彩的生活了……总之,当“喂养”已不在话下,当“教养”摆在面前,则会避无可避地面对“早教”话题。
  如果“早教”这个概念,指的是以思维训练、大脑开发、记忆力、知识类学习为目的的“早期学习教育”,我认为大可不必。
  以德国为例的西方国家是禁止学前教育的,他们认为这会扼的创造力,他们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这点我很认同。而同时,中日韩等亚洲国家一代代却都是从小培养孩子刻苦学习的,这其实也没错,我们很多优秀的同胞能竞争过西方人就是因为从小头悬梁锥刺股,甚至我们自己也有受益。
  所以我们不去过多讨论和评判东西方教育差异,此刻面对幼小的孩子,我们仅仅想要他有个快乐的童年,不要被扼杀创造力,不用去背“必胜诀”——至少在学龄前,就不要去学这学那了。
  而如果“早教”这个概念,指的是一些早教机构的课程(当然,“课程”这个词语像“学习”,但不应该是“学习”)和亲子活动,俗称“早教课”,我认为是可以去上的。当然前提是这个早教机构是正规而安全的,课程是非“学习类”的,绝非“早期学习教育”的形式和目的。
  所以,“早教课”可以上,但“早期学习教育”还是不要了吧。
  目的只有一个:发展社交。别无其他。
  孩子的智力是随着动作发展的;孩子的心智是随着游戏发展的;孩子的社交是随着共同游戏与参与互动发展的;而孩子的人格发展跟社交密不可分。
  孩子的社交,主要指的是与其他孩子的社交,不是与家庭成员的社交,也不是与其他孩子家长或者其他大人的社交。
  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那可能会好一些。但也是不够,你确定你不断过去调解、安排、命令或主持公道,真的有利于他们社交?还是你要求“大的让着小的”更利于他们社交?
  你说你没有把孩子圈在家里,你天天带他出去玩呢。你确定推着孩子公园散步两小时是社交?还是中途你见了熟人把孩子推车摆旁边聊了一小时的天,算是孩子的社交?呼吸了新鲜空气、看了花花草草其实很好,但没有社交。
  你经常带孩子参与成年人的社交,比如朋友聚会,孩子在几个小时内只能听你们聊天、中途捣个乱被你安抚一下再接着无聊下去就是他的社交?或者间或有人逗他一下,他再表演个“笑一个”“再见一下”就是社交?
  你带孩子去了室内、软地板、安全的游乐设施(请让孩子远离小区成人健身器材),他在你视线内滑滑梯、爬上爬下,那里有很多小孩都在玩,这种形式其实很不错,对运动和社交都是有益的。但如果更多时候你亦步亦趋拽着,他一跟别的孩子接触冲突你就去抱开拉开,那还是欠缺社交。
  你带孩子在社区小花园玩耍,让他跑跳、玩玩具,其实也很不错,而且满院子也有很多孩子,但你发现孩子大多时候还是自己玩或者只跟你玩,偶有跟其他孩子接触,你又马上为避免他们争抢冲突摔倒伤害而制止、命令、调节、隔离,他其实还是“换了个地方跟你玩、跟自己玩”,也是缺乏社交。
  我们小区有个妈妈群,孩子都差不多大,我们经常一起玩,不但在楼下的室内游乐园、院里的小花园几乎天天碰面,而且还经常组织活动,这些都对孩子的社交发展是有益的。不过由于带养方式、带养习惯和个体差异,社交状况依然不同。
  有一次柔柔妈妈带了个彩虹伞来院里叫上所有的孩子和家长一起玩,但有两个孩子始终抱着自家大人的腿不肯过来(不是认生,他们都认识,而且当时那两个孩子也已过了依恋/认生的敏感期)。后来其中一个妈妈认识到这个问题就去上了早教课,很快孩子就喜欢和大家一起玩了,而没做什么改变的那一个,状况依旧。
  所以,就是社交。上早教课的目的就是社交。
  除此之外,请不要对早教课抱其他太多目的——若觉得孩子只有去了以后“认真投入、学些东西”,这样你的钱和时间才“花的值,没白上”的话,你和孩子都会很累很失望。
  早教机构会告诉你越早上早教课越好,但我依然认为会走路之前的孩子,他的环境还没拓宽,他更多需要建立安全依恋,所以还是以亲子互动陪伴为主,不用去上早教课。
  所以差不多一岁以后,环境探索拓宽,与外界互动增强,社交需求开始强烈,这时候再考虑早教吧。
  至于早教机构的选择,是要正规、科学、安全、好口碑的;早教课的内容,是要游戏的、动态的、欢乐的;*主要,它的内容设计须符合各个阶段孩子的敏感期。
  比如,一岁半前,孩子更多是自己玩或者跟家长玩,即便他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其实也是各玩各的,这时候的社交,就要引导度过“分离焦虑”,培养独立性。也就是即便他是和别的孩子一起“各玩各的”,但也要脱离只要家长陪着玩的模式,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离他远点,不要说话不要干涉。
  所以这个阶段的早教课程,要有培养独立性、不需要别人帮助就能努力完成的内容,要有“分离”内容,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内容,同时要有感统训练。
  一岁半到两岁半,孩子们之间互动频繁起来,但大多是以“推”“拽”“抢”为主,肢体冲突会很明显,这对他们而言是正常的,不是真的打架,这是他们交往的一种方式,除非严重或有伤害性,家长也不要干涉。
  所以这个阶段的内容,需要有让他们通过正当途径发泄“上肢力量”与“能力挑战”的内容、同时要锻炼孩子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内容。
  两岁半到小班,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有“合作”意识,对规则秩序比较敏感,故意尝试破坏规则的意愿也很明显,那么早教课就得有挑战性、自律性、规则训练和合作互助的一些环节。
  除此之外,还要看内容是不是“运动类”多一些,因为这些更符合孩子天性,也能训练平衡性与协调性;“想象力”多一些,孩子的天性中本来就具备发现简单物体的多种用途和玩法的能力;如果是音乐类,更多是让孩子感受音乐之美,节奏之美,用音乐与身体来表达快乐;如果是艺术类,它更多是激发想象力,而不是追求完美的作品。
  所以,如果一个早教机构的课程,能具备这些,那就可以考虑上。
  同时,即便一再强调以上这些,却并不是说我们是要去早教机构训练这些(这些都是孩子具备的,但却容易被扼杀的),而是说,只有一个早教课程具备了这些,它的内容设计才是科学的、才是符合孩子各个阶段敏感期的,才不会扼杀孩子的天性,才能大力促进社交。
  试想,如果让一个一岁多点的孩子去安一个小时去学科学知识,期间他如果乱跑乱动,都会被老师制止或被家长低声呵斥,那这节课的意义何在?
  OK,如果你已经报了早教班了,那你还是需要让你的钱和时间花得值一些的。怎样值一些呢?那就需要家长端正态度。
  如果你虽然去了早教班,但仍是:事事替他、事事帮他、事事制止、事事调解、事事要求,不放手、不旁观、不让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一切的话,那仍是“只是换了个地方跟你玩听你话”而已,跟发展社交有多少关系呢?
  ▼试着这样做▼
  不强求表现。不要关注和在意孩子在今天的课堂上是否表现出色、是否每个任务都完成了,是否每个环节都很配合。只要孩子今天参与了、置身其中了,不论他表现如何,那都是有意义的——你难道没有吃惊地发现过,孩子即便看似心不在焉,却竟然就那么容易地学会了刚刚发生的事情、话语?
  不要干涉。不要不停重复老师的话给孩子,他能听懂、愿意照做是一种意义,听不懂、不愿听、走神或没有跟着做,也是另一种意义。
  不要勉强。如果孩子某个环节确实不想去做,不要勉强他。但如果他的行为不安全、影响到秩序和进度时候,你可以用行为制止或者小声纠正。
  不要帮助。让孩子独立去做,不要帮助或替代。做成什么样都是他的成果,重在过程。比如,音乐课打节拍不要拽着孩子的手去拍,艺术课用手指作画,小飞侠的作品*丑,但那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
  不要不停引导。“来,接下来我们做这个”“不要这样要那样”“排好队”“把这个给小朋友”,不要不停去引导告诫,该说的老师会说,你就给孩子一些自主空间吧。
  不要去当法官,也不要太“护犊子”。孩子们之间如果有了争抢和肢体冲突,只要不危险、无伤害,那就交给他们自己解决,不要去干涉——每个孩子都是在“欺负”与“被欺负”中成长的,并在此间学会面对,更何况他们的肢体接触大多都不是真正的冲突。
  不要苛求他听话、遵守纪律(如果没影响到别人和课程进度的话)。有一次在早教课上,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个类似网球拍的玩具,引导孩子们想象它像什么,可以怎样玩。孩子们想到了“球拍、笤帚、大树、平底锅”,到了“平底锅”模拟环节,小飞侠反复地、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假装煎鸡蛋给我吃,一直煎到了这个环节结束,大概能煎十几个鸡蛋吧!此间,我没有打断他,也没有制止他或者让他跟上老师的步骤,虽然他错过了后面的几个想象模拟环节,但是他获得了专注力。
  不贴标签。“你怎么每次都乱跑?”“你怎么每次都不敢玩这个?”
  不要“打预防针”。“你今天上课一定不能乱跑哦!”其实这个“预防针”是会起到负面强化作用的。
  不要威胁。“你要是不听老师话,我就不要你了”,且不说“不要你”的这句话的杀伤力如何大,单就被威胁着去认真上课,就已经是丧失了上这节课的意义。
  总之,少说少管,放手就好。
  除此之外,要有公德心:穿棉袜,穿纸尿裤(3岁内),保持卫生,爱护设施。
  如果全文看到这里,你仍纠结上还是不上的话,那不用纠结了,不上。
  再者,你要是有那笔钱(一年一两万),就上,没有就不上;附近有满意的机构和课程就上,没有就不上;能有人端正态度陪孩子去,就上,没有就不上。
  多带他出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记住,是跟别的孩子一起玩,你的孩子他需要学会怎么跟别的孩子玩,而不是学会怎么跟别的孩子家长一起玩。
  多带他去一些可以让他自己活动的游乐设施,不是那种你抱着转飞机、你抱上滑梯、你抱下摇摇乐那种,而是你只需要看着他,他可以很安全的爬上窜下的地方,期间他跟别的孩子接触或者冲突了,你把握好安全,旁观即可。
  在家给他专辟一块游戏场所,有他适龄的、喜欢的玩具,你可以陪他玩,也可以让他自己玩。
  亲子阅读,绘本故事,每天定时不定时都要有。
  亲子游戏,实在不会做游戏的话,可以买一些相关的书学习学习。
  总之就是,不要整天把“陪孩子”仅仅定义为“陪着就好”,真正高质量的陪伴,绝非在家照顾吃喝拉撒、出门携带着乱转——同样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有意义的陪伴、有价值的社交参与和仅仅是陪着、携带着,那终究是不一样的。
  所以,上不上早教,你和孩子高兴就好。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早教到底要不要上?如果你还在纠结,这篇适合你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