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拥有悠久的建城史,并且在历史进程中落成了一条条老街巷,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泉城济南的老街老巷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一座城市的古建筑就是一段无法复制的历史,而在历下,依然保留着不少著名的老街,你都知道吗?
历下一名,取意于大舜帝耕作于历山之下。2600年的建城史使这里德重礼义、名士辈出、人才荟萃,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唐朝诗人杜甫在“历下亭”吟诵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让历下千百年来尽显名人风骚。辖区内的三大名胜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以及舜祠、娥英祠、鲁班祠、清照祠、铁公祠、闵子骞墓等历史文化古迹,更是让历下这方土地璀璨夺目,闻名遐迩。
徜徉于历下区的老街巷,仿佛穿越在时光隧道里,通过一条条老街、一座座老建筑,就可以感受到济南历史的沧桑。老城区原有的11条老街巷,如西门大街、院西大街、院东大街、院前大街、府东大街、府西大街等,1965年被整合后被命名为泉城路。老街巷里有历史、有文化。2003年初,对位于泉城路西头南侧旧军门巷的商代中期“灰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后表明,这是迄今发现的济南老城区年代最早的人类活动踪迹,距今已有3500年。战国时期,齐国曾在这里筑城,取名“泺邑”,后来又称“历下邑”。据《史记》记载,汉高后元年,即公元前187年,“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说明汉高后时已设“济南郡”,“济南”之名开始出现。唐朝开国后,济南称齐州;宋徽宗政和六年,齐州升为府,改名济南府;明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开始新建济南城墙,设东门、南门、西门,城外围以护城河,城内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三大最高行政、军事、司法机构的驻地……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济南任教,并撰文歌颂泉城。文学家郭沫若曾多次来到济南,在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都留有诗词。著名书法家舒同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留下了很多书法佳品。特别是晚清文人刘鹗,居于济南布政司街时,所著《老残游记》是根据在济南生活所写,书中对“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老城区风景作了细致的描写。
供稿/中共历下区委宣传部 摄影/王啸 少帮主 艾溪 王蓓
无线济南客户端
济南发布客户端
泉城蓝客户端
市中手机台客户端
版权所有:济南广播电视台 All Rights Reserved
鲁新网备案号:201653103
广电总局批文 广局[2010]586号
信息网络传播许可证号1907177
济南网 用户反馈邮箱:ijntv_mail@163.com
网站电话:0531-85652768
广电总机:0531-85652114
广告合作:0531-8565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