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压关二爷的回族重刀武术

2015年03月14日

  津门大侠曹金藻,回族,天津人。天津清真大寺第十四代掌教,豪侠尚武,受业于沧州武术大师马万顺。擅长弹腿、六合举、大红拳、十手拳、黑龙拳,尤以“鬼推磨”绝技名噪一时,人称武林高手曹阿匍。因与霍元甲交情深厚,又堪称“回汉双侠”。天津的不少武林高手都曾败于他的拳下。曾在天津青年会举办的一次国术比赛中夺魁。又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大赛申夺得剑术、砘子两块。在塘沽设擂台,“欧洲雄狮”拳王,亦被曹金藻在擂台上。为人行侠仗义,曾在穆家庄击毙一匪徒头目,为乡里除一害。

  然曹阿訇在穆斯林中备受推崇的是在阿拉伯文书法方面。曹阿訇是曹万林阿訇曾孙,为曹氏后代中*优秀的书法家。他自学生时代起就酷爱书法,并以曾祖曹万兴的书法遗规作为法度刻苦钻研。反复日久天长终于书法造诣深厚。

  民国时期全市许多清真寺都有阿訇的墨迹,其中不乏精品。原杨庄寺大殿上十六条屏联,一百六十四段“盖绥德”(分节赞辞)远近闻名,笔无不丽,势无不巧,风规护落精美绝伦,是阿訇平生的得意之笔,可惜未逃“”之灾。现除大寺、南寺外,杨村清真寺还有匾额,这些遗存的珍品应引起重视,妥善保管。

  天津市回族大刀成名于明成祖初年,相传燕王朱棣的一个金陵籍回族将领惯用一把60斤重的大刀征战,他随朱棣北伐平定天津,后举家迁至天津,于是有了津门曹氏大刀。

  天津市回族大刀队,是由津门著名回族武术名家曹克明先生继承先父"回族大侠"曹金藻(1889年-1966年)阿訇的遗志,弘扬武术强身爱国之精神,在本门刀、礅、抱石、拳铲等功夫基础上挖掘整理出来,独创"曹门刀式",现已嫡传五代,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津门体坛独树一帜。

  天津市回族大刀队所用表演刀器,*重的达80公斤,也是曹门的传家之宝。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天津代表团津门回族大刀表演引起了极大轰动。"刀舞动如风,刀落寂无声,提刀千斤立,舞刀鸿毛轻",这几句赞美诗生动地描述了津门回族大刀的神韵。

  津门著名回族武术名家曹金藻武艺超群,行侠仗义,与霍元甲并称为"回汉双侠"。曹金藻之子曹克明继承父业,在本门刀、礅、抱石、拳铲等功夫基础上自创"曹门刀式",以"弘扬武术,强身爱国"为宗旨,组建了天津第*家回族武馆"回族大刀花样举重队"。目前已传至曹仕伟、曹仕杰兄弟,传承方式也由"家族世袭"变为开放式传授。

  曹金藻阿訇融合"北派少林"的长拳、桩功、散手与"西洋拳"、"秘宗艺"及祖传"十手拳",独创了"七十二式连环套拳",集南拳、北腿、摔跤、擒拿为一体,尤以"青牛扫尾"、"潜龙出渊"和"鬼推转"三招*具特色。

  "曹门刀式"在表演形式上,吸收了历史上武科考试中的"弓、刀、石、马步、箭"等课目技艺,苦练礅子、石锁、抱石等,并将其中之技巧,揉进大刀表演的一招一式之中。大刀表演丰富多彩,主要有:插、背、拧、云、撇、水磨、腰串、狮子披红、乌龙摆尾、雪花盖项、比摆荷叶、掌中花、叠罗汉等招式。

  "曹门刀式"特点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集力量与技巧于一体。大刀舞起,动如风,静如松,提刀千斤重,舞刀鸿毛轻,刀飞钢环响,刀落寂无声,既惊险雄劲,又轻盈灵动,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充分展示了我国古老的民族文化气息,又体现了现代体育之风采。

  回族大刀队现存有清朝年间保留下来的大刀、石礅、石锁、抱石,其中有一个石锁为全国之最,其重达200斤,单臂能举起此石之人乃曹门第*代弟子张金彪,其中抱石乃清朝皇赐之石,石上刻有金榜题名,重量达400多斤。"曹门刀式"以弘扬民族武术精神,加强民族团结,以习武健身为宗旨。在历次汇报表演中,取得佳绩,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美。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天津市的曹仕杰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技压关二爷的回族重刀武术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