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复习题库(语文)

2015年04月02日

高中语文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1)、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水,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2)、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3)、“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4)、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即写信去报名。      

5)、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一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6)、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一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7)、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一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8)、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一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9)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10)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的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11)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12)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 、下列各句在修辞手法上表述正确的是(   )

(1)大运河通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                                                                                          

(2)建筑也是新式,简洁不啰嗦,痛快之至。

(3)他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活。

(4)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A 明喻     移用   借代   反语

B 明喻     夸张   借喻   移用

C 暗喻     对比   借代   反语

D 暗喻     通感   双关   移用

3、下列句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 这顶乌纱帽带到今天,我容易吗?

B 她穿得像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去。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请

D 一个失望身后,站着无数希望。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 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得到发展,才能确立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物质基础。B 宗教是人们对自身无法左右的外部力量的崇拜和敬畏,使用超人的形式对外部力量作幻想,同时又将其人格化。

C 建立元朝的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

D 通过人口普查,弄清我国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对党和国家更好地安排人民生活,推进各项工作,制定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E 老同学不但很热情地欢迎我们,而且先到的同学也帮我提行李。

F 我盼望着英雄们凯旋而归。

G 他们是否认识到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诗的王国的第*张通行证呢?

H 只要切实解决了“白条”问题,就能减轻农民负担,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

5、下面带“像”字的句子,有的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全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1)铅皮屋顶的囚房,像冰箱一样寒冷。

(2)我们厂生产多种产品,像冰箱、电视、空调、微波炉等。

(3)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4)水库和运河像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一样布满山谷和原野。

(5)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就像两把刀,刺得老栓小了一半。

A (1)(2)(3)(5)            B (1)(2)(4)(5)

C (1)(3)(4)(5)            D (2)(3)(5)

6、下列句子中是复句的是()。

A 同志愉快地按日本的礼仪,喝了日本朋友献的茶。

B 远远的霞光掩映的微山,像披着一件彩色的盛装,屹立在湖心里。

C 蜜蜂的启示,不但对于前代的人们,不但对于学术工作,而且对于今后的人,对于一切工作,恐怕都是有用的吧!

D 即使你不说,我也知道。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

我领你来看瀑布

你在刚会听说的时候,我就教你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可你认识瀑布吗?你知道它是从哪儿来?又将到哪儿去?

孩子,来,我领你观看瀑布,领略一下大自然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启迪。

瀑布原本不从天上来,它是从大山里来,就像孩子你从大山里来一样,那么简单,那么欢快。当它从大山母亲的怀抱走出来,它还是那么孱弱,那么纤细,姗姗的脚步总也走不出大山的胸怀,大山的视线。然而,它终究要走出去啊,纵然碰上一百次崖壁,拐上一千道弯弯,跌翻一万个跟头,它的目标不变,它的信念永恒。孩子,你看不见它那一段长长的探索,只有山峰知道,只有山月知道。它的不可更改的初衷感动着大山,大山为它让开一条溪径;它的不屈的气概感染了云雾,云雾为它默默地致意。走过漫漫寒冬,一路山花为它拍红了手掌,转过嶙峋山嘴,一山春鸟为它婉转啼唱。

孩子你看,瀑布来了!

瀑布来了,是大山把它送了出来,带着山岚雾霭,裹着风雨雷电,携着山花鸟鸣,挟着寒气骄阳。它站在了人们景仰的位置,向这世界放眼俯瞰。它看见了人们的田野、庄稼、房屋和家园,它看见了劳作的汗水,屋顶的炊烟,村头宁静的黄昏,庄外和乐的喧哗。于是,它要走下去,走到人民中间去。是的,从高高的位置下去同样是不容易的,胆量、气魄、精神、风格全都裸挂在悬崖上了。下去,它原来并没有想到,会有动地的雷鸣般的掌声起来,在它的身前身后化作札赞。

孩子你看,瀑布下来了。它的凌空飞渡的形象,它的气冲斗牛的风采并没有改变;现在,我们看见它在我们一样的高度,大写着自己不懈的追求。分一股到田野去吧,你听那庄稼的    呼唤和农民一样急切;分一股到涵道去吧,试想那水轮机因你而歌唱何等狂欢;分一股给竹苋吧,母亲会记住那细细的叮咛;分一股与未来的孩子,让他们润泽的笔尖绽放三月奇葩;其余的继续向前,继续谱写滋润人心的美妙心曲。

你看,你看,瀑布走了,但你的眼睛会失去风景吗?你的耳边会停歇歌唱与呐喊吗?千年古崖会突然枯竭吗?瀑布是走了,我们也会走的,你的老祖父和祖父都走了,他们的一生或许只是一条溪流,没能成为瀑布,但他们和瀑布一样,都从山里来,都到山外去。他们的一生可能比一副挽联还短,他们的追求和摸索却比溪流还长。他们的一生没能崭露头角,甚至湮没无闻,头顶苍天背倚石壁流干了最后一滴汗,所以没有哪一位诗人为其题写过片言只字。我作为你的父亲,也会要走的,走的姿势、走的形象只会是一条溪流,但是,同许多先民一样,我不愿在静止中消逝,不愿在平坦中徜徉,愈是遭受挫折,愈是放声歌唱。孩子,及至你,也会要走的,你能像这眼前的瀑布一样,孤寂时畅想大海,弱小时自强不息,居高而见稼禾,位卑不忘母恩吗?

1这篇散文写瀑布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请找出关键词。

                                                                  。

2第—自然段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                                                                。

结构:                                                               。

3第三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

                                                                       。

                                                                       。

4文章结尾一句:“你能像这眼前的瀑布一样,孤寂时畅想大海,弱小时自强不息,居高而见稼禾,位卑不忘母恩吗?”的含义是什么?

                                                                        。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借写瀑布阐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B.文章结尾含义深刻,鼓励孩子一定要像瀑布那样走出大山,领略山外精彩的世界。

C.文中的瀑布实际上就是祖父辈的象征,他们勇往直前、平凡而伟大,执著追求人生的真谛。

D.全文以长句为主,大量运用排比反复,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给人以节奏明快的感觉。

E.本文以呼告的手法描写了瀑布的到来与离开时的壮观景象。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

在旅途生活的烦躁和不安里,突然在面前出现了一座桥,即便是在零落的小村的尽头出现的一座颓圮的板桥,都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我知道度过了一座桥,旅途便向前移进了一程……虽然在天涯的人生旅途上,这是多么微小的一程。但使旅途的劳苦向前迈进了一程,这时你的心里应该是怎样的呢?也就在这时,我的幻想便飞越起来。我看见,人一程又一程地前进。桥,永远站在那里,用现在,把你的过去的脚步和未来联系起来……

当我在这喧嚣的小城市的郊外漫步时,对于醒目的显现在视野里的那塔和桥,我却有这样强烈的憎和爱。那塔,是远远地便企望人们注意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那塔,是虚幻的,可望不可即的谎言似的,写在渺茫的远天上。而且,我还有更奇妙的想头:那一层层地堆叠起来的塔,是代表所谓“功勋”的本身么?于是,我对于这人世的虚伪有了固执的憎恶。而那桥,却是显得那样平凡又像没有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地上有比这更真实,更亲切的形象么?我觉得它完全不希冀人们说一声“感谢”,沉默得像从没在那里一样地躺倒着。人们漠不关心地从桥上经过,我们能有法子去计算每天有多少无事的人从桥上经过,有多少奔忙的人从桥上经过吗?

而且,有谁来注意桥的坚贞呢?有谁来注意在艰险的溪流上守住最后时刻的木桥的坚贞呢?谁能想像到,那淫雨的夏夜,木桥怎样和暴涨的洪流抗逆到最后一刻的情景呢……

而在第二天,当人们站在岸边上惊骇于桥的毁灭时,我们是宁愿去体验当它业已明白自己的命运,却有余暇去担心今后谁能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的那一刹那的心理;对于站在岸边上的那些假慈悲者的叹息,我们能说些什么呢?

(作者:郭风 1941年)

1第—段中,作者为什么会说“桥……都会给我的心以暂时的、片刻的慰藉”?

2第二段中,作者把桥与塔进行对比,这是为了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3下面是对本文的评价、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借赞扬桥的平凡、坚贞,来赞扬那种“面临毁灭还担心今后谁能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这种奉献的精神。

B.这篇散文中,由眼前的桥,想到旅途的推进,又展开想像,把塔与桥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桥的热爱、对的追求。

C.这篇散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清纯,哲理性强,具有很高的阅读鉴赏价值。

D.本文是作者的一次旅行见闻,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艺术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三)、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题。

我记得清楚自己是在哪一天走向成熟的。因为打从那一天起我开始畏惧美丽。

我会站在一株美艳绝伦的鲜花面前呆呆地看上一个时辰,心中涌动一股比爱深较妒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热辣辣的感觉。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他看那“艳不可近.纯不可渎” 的宫粉羊蹄甲花时,总是要看到绝望才肯离去。老先生笔下这惊心动魄的“绝望”二宇,真让我共鸣到几乎要掉泪了。美丽的花朵,对善良的心灵有一种无可抗拒的威慑力。它召唤着你,却不轻许你;谢绝了你,却不惹烦你;它让你在它的光辉中沐浴,又让你染着它的清香一步一回头地离开。高尚的手永远是临花发颤的手。摘走鲜花的人在倾覆美丽的同时也倾覆了自己。

我会畏惧一双美丽的眼睛,不管是同性的眼睛,还是异性的眼睛,只要它是用美丽注释的。美丽的眼睛照耀着我。那是一种怯离又悔,不即不离的不甘心的眼睛。在我贫瘠的记忆里,流失了那么多人的姓名,却存活着一双双美丽的眼睛,它们或默默凝睇,或顾盼流转,一律真真切切投在我温柔的心幕上——这时,也只有这时,我才有勇气与它们对视。我知道我漏听了太多心灵的语言,只能在事后凭想像将它们补齐。可我却无怨,只把这看成玩不厌的游戏。

我会畏惧一篇精彩的文字。每每于墨香中翻开一本新杂志,在目录上看到某个熟悉的名字,这名字往往是和一篇美文连在一起的,我总是不敢一下子找到相应的页码,生怕脆弱的心禁不起那美丽的惊吓和打击。我会把那不相干的文章慢慢读完,然后心里便开始发热发冷发虚发酸,终于英勇地翻开那躲不过的一页,飞快地浏览一遍,以便让畏惧稍稍减轻之后,再回过头来咀嚼鉴赏。那些摄魄勾魂,令我永志不忘的文字哟,它们是从一支什么样的笔下流出来的?它们的诞生是艰难还是顺利?这些,永远是我愿意猜测的问题。敏感而痴迷的心,久久、久久走不出美文的枝枝丫丫丝丝脉脉,待到不得不收复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已是支离破碎了。

……畏惧超越了喜爱,却源于喜爱、喜爱里往往包含了一种不知深浅的亲呢与轻狎,而畏惧才是真正的怜惜与尊敬;“美丽”慷慨地点缀了我们短暂的人生之旅,我们一俯首即可采撷到美丽,一回眸就能目睹美丽。美丽是这样无私地洗濯我们照耀我们拯救我们,我们怎能不小心翼翼地去爱护着她呢?

畏惧美丽,是我*美丽的人生体验。

1本文的中心是“畏惧美丽”它的含义是什么?

                                                       。

2第二自然段“他看那‘艳不可近,纯不可渎’的宫粉羊蹄甲花时,总是要看到绝望肯离去”一句中“绝望”是什么意思(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

                                                         。

3作者“畏惧美丽”,具体是哪些事物令作者感到“畏惧”?采用什么描写手法?感受是什么?

畏惧:                                              。

畏惧:                                              。

畏惧:                                              。

采用                                        描写手法。

感受:                                                        。

4下列是对文章的理解,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说“……畏惧超越了喜爱,却源于喜爱”。意思是畏惧来源于喜爱,却不是一种不知深浅的亲昵与轻狎,而是一种对美的怜惜与尊敬。

B.文章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有叙述有议论,有描写和抒情,是一篇新颖别致的美文。

C.作者写作的本意在于表现自己对美的喜爱,尤其是对美丽的花、美丽的眼睛、美好的书的喜爱之情。

D.本文第五自然段是对前面②③④自然段的总结,也是对全文的概括,更是对文旨的深化。

三、文言文知识

(一)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译文:蔺相如说:“大王您如果实在找不到出使的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B.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便传达指示美女及侍从,侍从们都高呼万岁。

C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为什么呢?这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慑,修正礼仪来表示恭敬呀。

D.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译文:秦王的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大眼睛叱责他们,他们都倒下了。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②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己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宋书·孝义传》)

[注释] 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养私。

下列句子意思翻译正确的是哪项?

1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

A.在州中任职略有一些俸禄,将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有空缺俸禄微少的职务,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2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

A.实际尚未得到奉养,哪能求得稀少俸禄?

B.实际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俸禄?

C.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①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徽进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亦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资治通鉴》)

[注释] ①“南牙”:即“南衙”,指皇宫南面的国家官署。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正确意义。

营缮                               让  

预                                股肱耳目  

中外                              有司

2.指出哪些句子翻译时需要改变语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一)、 一个商人去请教一个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商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商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

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二)\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愁;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凉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太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B:妙极了!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C:快乐和幸福是这样得来的么?

D:阿Q!

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段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三)、德国人做事以刻板,不知变通而出名。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男”“女”宇样,然后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样做。结果发现,所有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了“男”“女”厕所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了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这边电话闲置,“男亭”这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对此,有人十分惊讶,不晓得德国人何以“呆”到这个分上。面对别人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请以“规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800字。



语文复习题答案

一、

1.   3)  6) 9)

2. A  3. C

4. A  G

5、C

6、D


二、

(一)、1时间    瀑布来了——瀑布下来了——瀑布走了;

2内容:引出描写对象、激发阅读兴趣:

结构:总领全文内容;

     3第③段:拟人,排比,讴歌瀑布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⑦段:比喻,表现出祖父辈生前不甘卑微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4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充满自信,自强不息,胜不骄,败不馁,有博大的胸怀,有感恩的良知。  

5A、C

(二)1因为虽是微小的一程,但也使旅途的辛劳向前迈进了一程。

2对塔的厌恶,对桥的赞美,歌颂桥的平凡坚贞,奉献精神。

3D

(三)1含义:怜惜、尊重、爱护美丽  因为美丽无私地洗濯、照耀、拯救我们

2心灵在审美时,受到震憾,净化,使审美活动达到。

3畏惧——美艳绝伦的鲜花、美丽的眼睛、精彩的文字  心理描写  感受:心灵

受到“美丽”的净化,一切杂念荡然无存,更珍视与尊重“美丽”

4C

三、

(一)A

(二)1B     2C

(三)1营善:建造修理。

让:责备。

预:干预,管。

股肱耳目:股:大腿;肱:前臂:耳:耳朵。目:眼睛。指得力助手和亲信。

中外:朝廷内外。

有司:官吏。司:管。

2“房玄龄,高七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应把介宾短语“于路”提前到动词“遇”前作状语。“北门近何营善?…‘何”,宾语前置,应放到“营善”的后面。

“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何”,宾语前置,应放到“以”的后面。

四、

(一)[题解与提示]

①这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一般如写议论文应从“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两个方面进行对立统一的,具体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凡强者往往充满自信又融会万物。

②历史上关于二者关系的典型例子很多。如楚汉之争时的项羽,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就源自于他的自信和决断的勇气。而后来鸿门宴纵虎归山,以及太刚愎自用,实行分封制,导致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自刎乌江就是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的结果。又如唐太宗李世民能纳魏征等人的忠言而有贞观之治,后来不听魏征临死的忠言攻高丽而有失败之辱等。

③在体裁上,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其次是写复杂的记叙文,可写在学习中对老师的话有叛反心理,而自己又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不理想的事例。原话题在文章中*好提到,一旦选中某种体裁或中心立意后,在行文中就不能随意改换,也可以根据想像编写故事。如编写在鸿门宴上项羽如听范增之见杀了刘邦,项羽能否真正一统天下。写韩信听从蒯通的意见脱离刘邦,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会有怎样的故事出现。写西太后如能听进康梁等人的意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又会怎样。

(二) [题解与提示]

人生在世,不可能都是幸福快乐,亦伴随着悲伤痛苦,常遇坎坷和挫折。遇挫折时,如果放在痛苦,一蹶不振,那可真的是永远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了。其实,挫折坎坷是人生一笔财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一味地安逸、顺利,人生沿途便没了风景。不畏艰难、踏碎坎坷、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才能赢得喝彩,才能赢得人生的花香满径。

围绕这样的中心来选取材料,列举事例,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人生快乐并痛苦着的道理,给入以启迪。

(三)[题解与提示]

“规则”指的是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法则、规律等,小到游戏规则,大到国际交往规则;具体成文的硬性的有交通规则等,抽象不成立的软性的有道德等人们心中的规则;有起正面作用促进事物健康发展的积极的规则,有起负面作用阻碍事物向前发展的消极的规则;有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处的规则,有团体与团体、国与国之间交往的规则:有人为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等主观规则,有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同样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则……

以上分析其实已点明了立意方法与角度,考生选择自己拿手的文体和自己熟悉的素材去构思,布局谋篇,进而运笔成文。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考试复习题库(语文)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