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两学真题及答案公布

2015年05月27日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赞可夫            B 、布鲁纳

C、 马卡连柯         D 、杜威

2、中国*早使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

A 、陶行知            B、 杨贤江

C 、            D 、黄炎培

3、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

A 、永恒性            B 、社会制约性

C、 相对独立性     D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拔苗助长”违反了人的发展的 (          )  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5、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该教育目的论为(       )  。

A 、宗教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个人本位论        D 、文化本位论

6、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       ) 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A 、都应该            B 、可选择

C 、都必须            D 、可自愿

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       ) 。

A 、效度              B、 信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8、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形成各种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称为(       ) 。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实习作业法      D、 参观法

9、教育者以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优异的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        )  。

A 、说服教育          B 、榜样示范

C、 指导实践          D 、陶冶教育

10、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的观点属于(       ) 。

A、 生物起源说        B 、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 、文化起源说

 

答案:1-5 ABDAC, 6-10 CBABB

二、填空

11、历史上*早出现的学校教育的国家是______ 。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教学的________原则。

13、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是________ 。

14、人发展的不均衡性告诉我们,在________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5、课程计划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而学习的课程属于_______。

16、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________。

17、我国的《教育法》颁布于________年。

18、我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________职责的专业人员。

19、_________课程的开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

20、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叫_________ 。

填空答案:11、中国 12、启发性 13、遗传素质 14、关键期 15、选修课程 16、经济 17、1995年 18、教育教学 19、综合实践活动  20、小组合作学习

三、辨析题

21、《学记》是我国*早的教育专著,也是世界*早的教育专著。

正确。《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早的一步教育专著。

22、赫尔巴特在《大教学论》中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错误,夸美纽斯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23、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

错误。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而教学计划是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的关于教学工作如何实施的文件,所以是不正确。

24、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

错误。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遗传、主观能动性等在人的发展中也起着作用。

25、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正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四、简答

26、学生的本质特征

(1)发展性: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不成熟性。

(2)差异性。

(3)主动性: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4)独立性:学生是独立的权利主体;享受生存、受教育、受尊重、安全等权利。

27.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

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等。

2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2)感知教材:是任何教学获得进行的必经阶段。

(3)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优师整理)。

(4)巩固知识: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

(5)运用知识: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

29、简述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自发性;

(2)相似性;

(3)封闭性;

(4)凝聚性;

(5)竞争性;

(6)权威性。

此外,诸如畅通性、盲目性、散漫性、排他性、可变性。

30、访谈法收集研究资料时需注意的事项
(1)访谈提纲应简明扼要
(2)问题尽量开放
(3)充分了解被访谈者的背景情况
(4)避免发表自己主观意见
(5)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五、论述

31、论述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含义:它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1)固定班级,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2)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单位。

(3)固定时间,把每一节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

意义: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32、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这种做法遵循了哪项原则?并对该原则加以论述

(1)方向性原则

(2)含义: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3)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等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新思想新概念;

  ③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心理学
一、选择

1、强调研究过程中应对被试者产生积极的影响,避免对被试身心发展产生伤害的研究原则是(        )  原则。

A 、客观性              B、 发展性

C 、教育性              D 、系统性

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安全的需要

3、认为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的简化的遗忘理论是(         )  。

A 、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动机说              D 、同化说

4、学生学习“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这种学习属于(         )   

A、 符号学习            B 、事实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命题学习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的是人际吸引中的(         )  。

A 、外表吸引            B、 能力吸引

C、 相似吸引            D、 性格吸引

6、个体因无法应对外界对个人能力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称为(          ) 。

A 、角色冲突            B 、工作压力

C 、适应不良            D 、职业倦怠

7、在托尔曼的迷宫试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之前,学习以及存在,只是未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          )  。

A 、操作性行为          B 、辨别学习

C、 潜伏学习              D 、获得学习

8、用简要的词语写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及其各种观点直接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 、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认知策略

9、教师一想到班级中的好学生,总是到他的优点,而很难想到他的缺点,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  。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投射效应

10、一个学生认为服从、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错的,是坏孩子(优师)。同时,他还将教师规定的准则视为固定不变的。他的道德发展处于 (         ) 。

A 、他律阶段                B 、自我中心阶段

C、 自律阶段                D 、公正阶段

选择答案: 1、c 2、a 3、d 4、d 5、c 6、d 7、c 8、b 9、b 10、a

二、填空题

11、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是计划、_________ 、观察和反思。

12、韦纳将成败归因分为内外性、稳定性和 _________  三个维度。

13、奥苏伯尔认为可利用性、________ 和稳定性是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机构变量。

14、长时记忆可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________。

15、在技能练习中期,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心理学称之为“________”

16、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________和调节策略。

1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提出假设和 ________四个阶段。

18、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结果到动机、从对人到对己和_______。

19、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包含真诚、尊重与接纳和 _________ 。

20、教师自编测验具有信度、________和区分度三个特征。

填空答案:11、行动 12、可控性 13、可辨别性 14、程序记忆 15、高原现象 16、监视策略 17、检验假设 18 、片面到全面  19、同理心  20、效度

三、辨析

21、佛洛伊德认为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正确。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为本我服务,所以是正确的。
22、负强化的实质就是惩罚

错误。负强化是通过消除一个不愉快的刺激,从而使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增加;而惩罚则是消除一个愉快的刺激,从而降低反应发生的频率或可能性。所以两者不一样。
23、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非常牢固,不易消失和遗忘

错误。工作记忆中的信息,不牢固,容易消失或遗忘。
24、移情会阻碍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错误。移情是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中介变量,会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25、中高考是典型的标准参照测验

错误。是常模参照评价。

四、简答

26、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答:(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的基本结构。

        (2)提倡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

        (3)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7、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其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A.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

          B.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C.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8、简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

(1)活动的对象不同。前者活动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后者则是头脑中的映像,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

(2)活动的结构不同。前者是系列动作的连锁,不能省略,后者则可以省略或简缩。

(3)活动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后者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29、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答:(1)变通性。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处理问题或学习时,总能做到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问题的思考具有比较大的弹性,思考路线并非固定在一个方向(优师),而是向多个方向发散且变化多端。

        (2)独创性。独创性在行为上的表现则是超出常规,擅长做一些别人从未想过和做过的事;观念新颖独特,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敢于向权威挑战。

         (3)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具有创造性的人,其思维敏捷、灵活、迅速,具有口若悬河的谈吐,行为快速,对事物的反应总量比一般人多。
30、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道德认知表现出具有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的特点。

(2)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的特点。

(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发展是协调的、一致的。年龄越小,各成分之间越一致。

五、论述

31、阐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教学实际加以分析

答: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表现出来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1) 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

(2)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八种以上智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3) 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4) 各种相对独立的智能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即便是同一种智能,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5) 因此,我们很难找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

3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自我效能”。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成败经验。个体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很大。

(2)对他人的观察。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

(3)言语劝说。它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以及自我规劝。

(4)情绪和生理状态。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两学真题及答案公布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