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最重要的是意念

2015年07月07日



意念不是空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形式,是客观存在的能量。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信则有,诚则灵”,人的潜能是非常大的,大到不可思议。先看几个实验:

冰块实验(前苏联)。把被试验人的眼睛蒙上,让其伸出手掌向上,告诉他说,“我要用烧红的铁放在你的手上”,而实际上拿的是一块冰,就在冰块放上手掌的一瞬间,被试人大叫一声,手上“烫”起了大泡,一切都和被烫伤的一样。

冷库实验。与之相似的另一个实验是:把一个人身着单衣关进冷库,骂曰“冻死你”,一夜过去,此人真的冻死了,而实际冷库的温度只是寻常室温。

滴血实验(美国)。让被试验人把手从一块木板的洞中伸过去,使其看不到自己的手,然后告之,现在要割开你的手腕的血管,实际只是用凉的刀背在腕部划了一下,并且同时打开了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盆中,发出清晰的声音,并模仿真正割腕时血滴的速度变化,等到按照正常人失血死亡的时间去看,被试验人已经真实的死了!

有点残酷。

哈哈……这些实验是真的吗?如果哪位能给考证一下就太好了,证实也好,证伪也好。

实也好,伪也罢,然而意念的力量不可思议,不可忽视,恐怕是无人怀疑。

内家拳的最大特点是尚意不尚力,换句话说,就是重视意念的力量。其实重视意念不仅是内家拳,整个武术,甚至所有体育运动都不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就是说,力量与技术固然重要,是不可缺少的基础,但仅有力量和技术还不能达到*高的层次。

没有基础和技术时先练基础和技术,包括基本功和套路,等到有了这些时,再练怎么运用这些。比如对力量而言,没有力时先练力,等有了力后再练怎么少使力,或不用拙力。(即使对太极拳来说,也决不是排斥力量,如果谁说不要使力,一定是糊涂或忽悠,从来都没有人说打太极拳不要使力,只是说不用拙力,也就是多余的力。真正一点力也不使只能躺在床上,而且连翻身也做不到。)

力量和技术还只是拳中形而下的层次,拳的高境界是形而上的层次,对拳的理解以及把你的理解通过打拳表现出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还知其何以然。这样的拳打出来就不是操和舞了。你对拳的理解越深,你的拳打出来就越象拳。有人会说这简直就是废话,打拳不象拳还能象什么?我说,象什么的都有,就是象拳的不多。因为拳是有内涵的,用白话说,拳是要用的,是要用来技击的,虽然打拳时你的面前没有敌人,但是要让人看出或觉得你是在与对手搏击,拳经云:打拳如有人,即自始至终都如同有人在与你对博,这“如同”两字就全靠意念来提领。

这里的意念不是小孩儿过家家式的胡思乱想,敌人虽是虚拟的,动作可是通过实战搏击总结出来又经过去粗取精、提炼浓缩而整合在拳的套路中的,如果不懂得这一招一式在虚拟着什么,演绎着什么,那就始终是在拳外徘徊不得其门而入。有人会说,我看动作就可以猜到实用的内容,这在简单的层面上是对的,但是,都这样照猫画虎、看图识字就可以懂拳的话,我们的中国武术也就浅薄得很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从动作外形上很难看出招式的应用和发力的方式,比如孙式太极拳中的开合动作,从外表看很难说有什么用,也有人硬要给其注解,说用在被人从后面连臂抱住时用开力将其撑开,想当然耳!在实战中没有人会从背后去抱,直接打后脑、勾脖子多省事。再说“搂膝拗步”,也被说成是敌以拳或掌击来,我以手搂开并以另一手当胸击之,如果成立,那么在孙式太极拳中被安排重复十几次的这个动作岂不是成了小儿科,连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想出的用法还叫作用法吗?具体怎么用,肯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在实际与人搏击时意念又有了新的、完全不同的作用,拳经上同样说到:与人交手如无人,“看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只有在这样的意念的支配下,你才有胆量去搏击,敢于亮剑,所谓“两军相逢勇者胜”,军阵对抗是这样,单打独斗仍然是这样,轻战和怯战都是意念出了问题。

练拳中意念一刻也不得闲,初学者要想手脚,想动作,再学者要想连贯,想控制;再学者要想柔化,想顺逆,又再学者要想劲力,想临敌,------,直到“拳无拳,意无意”的境地,意念才能从诸多之“有”回归于大有之“无”,达到“无意之中是真意”,也就是孔子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但在此之前,意念是一定省不得的,如果打拳不走脑子不走心,那只能是简单重复,打上十年二十年也还是初级阶段。如果全神贯注,深浸其中,每打一下都以意念引领,仔细体味,则必事半功倍,这就是粗练与精练的本质区别。其实“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也并不神秘,它只是把用意念领导控制的动作变成下意识的自然习惯动作罢了,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精巧准确但又平淡无奇让我们习以为常的动作,比如上楼梯,端水杯,骑自行车,甚至吃饭嚼东西都是非常精密的系统工程,只是我们从不注意。

如果说在自己练习中意念到不到位还只有自己知道,还可以打马虎眼,那么在与人交手或推手时,便是立竿见影。比如发开合中的合力时,意念就与双手平推完全不同,平推尚可抵挡,而用上合力则必起无疑,屡试不爽。用合力发时,同样大小的力,意念在不同位置效果也大不相同,意念在其前胸,则一定发不动; 放在其后背外三寸,必动;而放在其背后数尺或丈外,则应手而出。

同样,打拳时眼睛看哪里非常重要,它引领着意念的方向,有人会说看自己前手的中指,当然也有说食指尖的。对,但不全对,正确说应该是从自己前手的中指或食指尖看出去,而不能停留在指尖上,前手食指是准星,不是目标,要通过准星去瞄准目标,而不能把意念停留在准星上。你要想把力发透,把对手放远,自己的意念首先要放远,眼光不放远意念就无法放远。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放远的对应就是内敛。每个动作都有自己的意念集中点,就象砚台上的眼,也象戏里的戏眼,相声里的包袱,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电源开关,此按纽一按下去,立刻按程序发动。每个动作都有自己的发力方式,每种发力方式都有自己的启动原点,就象宇宙大的起始点一样。意念能够守住这一点,那么在需要时就可立刻启动,如果没有守或守得不牢,那么启动时就会有障碍,有延迟,发力就会大打折扣。不与人交手只自己打拳也离不开它,我们常常看不同人打拳,同样的动作,从外形上没什么大差别,但就觉得“味儿”不一样,其实就在对“拳眼”的理解和把握不同。

没有意念是万万不能的,可意念也不能讲过头,只讲意念就不是拳了。拳就要有形有意,有人标榜改革,去形而求意,屏弃套路,用站桩加散打代替,除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外一无可取,因为就象太极阴阳一样,精神与肉体必须合一,形与意是不能分开谈的,形离不开意,意同样也离不开形,夸大任何一方都是偏执不经,过分强调意念走到极端就是“隔山打牛”的闹剧。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武术最重要的是意念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