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琴能除心魔

2015年07月20日

  很多人都认同这样一种说法,即弹古琴能让人获得一种内心的平静。佛教所谓人性之贪、嗔、痴,或者用现代的说法,理智是情感的奴隶,我们很多时候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心魔”。我们不能说弹古琴就能治疗心魔,但古往今来,弹古琴的高手许多都是得道高僧,乃至圣人。即便我们常人抚上一曲,也仿佛来到了一片远离尘世的净土。
  宁静、清幽、脱俗、深远,为什么古琴总能和这样的字眼相伴相融呢?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体会稍做总结。
  首先要从其音色说起。最近阅读瑞典作家林西莉的作品《古琴》,她把古琴的声音描述为一种“能使整个屋子都颤抖”的声音。古琴音箱甚小,又是弹拨乐器,音量的确是不大,但“响”未必就“沉”,“弱”未必就“薄”。因为古琴的音箱壁较厚,而且打磨粗糙,所以才有这种浑厚悠远的音色。
  音色既沉,心则静。就好像你刚刚从市中心逛街回来,脑子全是那些吵吵嚷嚷的电子乐,这会儿来到城外,耳边传来寺庙里悠远的钟声,一下所有嘈杂的东西都在心里沉淀了下来。古琴声音轻,却厚重,就好像它只愿把这份沉静直直地送到弹奏者的心里,而没有半点的流失。在这样的音色里,你只愿静默地沉思。
  除了音色,古琴与其他乐器*大的区别在于其喻义。我的概括是,“集万物与一琴”。古琴最初依据凤凰的样子而制,音箱上圆下平,象征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宇宙观;有十三个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每个指法均赋予意象,如“蜻蜓点水”“游鱼摆尾”,指法“挑”未弹时手法形如“龙眼”,弹出后形如“凤眼”;三种基本弹法,泛音轻灵如“天”,散音浑厚如“地”,走手音的弦上走动如“人”;哪怕是琴上的各个部位,都有灵动的名字,如岳山、雁足、龙池、凤沼……这就是道家几千年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定义,即人为万物之一。抚琴一曲,如遨游于天地之间,颇有东坡《赤壁赋》里的情思: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这时候,人就容易平静了。因为在天地之间,一个人的情感如此渺小,何足道哉?
  古琴曲所表达的内容也是很重要的。中国的音乐几乎永远离不开写景和叙事,而在这些景象里则蕴含了人的感情。我们说得浅显一点,比如现在的人工作压力比较大,想趁假期缓解一下心情,那么很多人就会选择旅游,看美景。本来很压抑,看到茫茫一片大草原,开遍了金黄的菜花,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烦恼一定减了一半。
  古琴曲解人烦忧就是这个道理。一曲“平沙落雁”,仿佛感受到风静沙平,天际飞鸣。在初春时分弹一曲“梅花三弄”,仿佛梅影横斜就在眼前,别有一番趣味。而在明月当空的夜晚抚一曲“良宵引”,则让人想起与友人河边听曲的美事。
  古琴描述这些景象时总是含蓄的,不像竹笛那样直截了当。要进入琴曲所描绘的情景,必须凝神而弹。当你通过自己的悉心体会而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就很难想起别的烦恼事了。
  再者,弹古琴颇有一番古人之思。古人的生活应该比我们现在单纯地多,所以也许想到自己正在做古人常做的事,就容易获得平静。古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早的散文集《尚书》记载了舜弹奏古琴的故事,“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古琴*早是五弦,后来才增加到七弦)。古琴多为文人雅士钟爱,更有诸多关于古琴的动人故事,如伯牙、子期之“高山流水觅知音”,司马相如用琴声打动卓文君,等等。想起所抚的琴、所弹的曲竟已流传千年,不免也想沾一沾古人的遗风了。
  最后谈一谈古琴的演奏。孔子有一套专门的学琴理论,即仅仅学曲、学数远远不够,还要学意、学人、学类。我觉得,弹古琴既“易”又“难”。易是因为从单纯的技术角度,古琴不像钢琴、小提琴那样永无止境,需要很多枯燥的技术练习来支撑起丰富的音乐表达;难是因为仅仅在七根弦上,怎样赋予千变万化从而弹出曲子的意境、味道,是要花上很多功夫的。这些功夫,不是靠多练就行的,需要深入地思考,反复地体会,也需要人生的阅历。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样的演奏方法能消除心魔呢?有一种解决烦恼的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一首好听的钢琴曲,如果它足够好听,即便是一个仅仅能把它的音符弹出来的人,也能弹得凑合,因为毕竟它的旋律、和声已经很丰富了。古琴则全然不是这样,如果仅把那些音弹出来,那简直没法听下去,因为实在太无聊了。演奏者在弹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思考,对每个音都有细致入微的把握,才能进入琴曲的境界。既然全神贯注,就别无杂念。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为什么古琴能除心魔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