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书法叫“板桥体”

2015年07月26日



郑 燮生于1693年,1765年去世,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 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 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 “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大众所喜诵。

从郑板桥的字中不难看出竹子的味道。



他的字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 穷极变化,体现了郑板桥书法艺术独特的形式美。郑氏别县一格的新书体,赋予书法竹节之气偶有活泼调皮,偶有明媚动人,又或浪漫洒脱。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尽管郑板桥的字有些“古怪”,但是在字里行间,仍旧能感受到他对运笔的精准把握。



郑板桥的书法定位,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备受争议性。对于郑板桥这种古怪书风,有人称誉,也有人批评,清代袁枚曾说:板桥书法野孤禅也…乱爬蛇蚓,不足妃稀。康有为也说:乾隆之世,巳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当然,这都是评论者的个人角度。


而 启功先生则认为板桥的书法“结体精严,笔力凝重,而运笔出之自然,点画不取矫饰”,“处处像是信手拈来的,而笔力流畅中处处有法度”,认为远胜于乾隆时名 书家刘墉的“疲惫骄蹇”和翁方纲的“浑头浑脑”,启功在《论书绝句》中写道:“坦白胸襟品*高,神寒骨重墨萧寥。朱文印小人干占,二百年前旧板桥。”近当 代人们对于郑板桥书法的肯定,应该和启功先生的推崇有一定关系。



二百多年前的“板桥体”,至今仍能引起书家们见仁见智的激情和论争,仅此一点,足见郑板桥书法的价值,因此近年在拍卖行上,郑氏作品屡有有高价表现。



我 们说回郑板桥的书风。他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摇波驻节”,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清人蒋士 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动地道出了“板桥体”的特质。清人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从其章法、结体和笔画,不准看出 他“波磔奇古形翩翩”的兰竹娄神。



由于秉性刚直,不满清朝当局官员腐败,于是他罢官归乡,玩世不恭,嬉笑怒骂,民间流播其轶闻颇多,为后世所传颂。我们再看郑板桥*经典的作品“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四个字它是一种愤激之词,这就是说,一个清醒的决看不惯当时世俗的黑暗,只有使自己变得糊涂,才能免生闲气。但正直的人又总是糊涂不起来,故而糊涂就更难得了。郑板桥想糊涂又糊涂不了,原因在于他又是极聪明之人,什么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他无法糊涂。


本来,不糊涂却要装糊涂,这就很难,尤其是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时候该清醒,这个方寸就不易把握。所以板桥慨叹“难得糊涂”!中国深邃千年的处世哲学,这“难得糊涂”四个字包含着多少人的多少感慨、多少叹息、多少沉重、多少忧伤又有多少不满、多少牢骚在其中?

百年佳作“难得糊涂”,承载着文人墨客的百年叹息。

推荐课程

全部课程
北京书法辅导课程
了解课程 免费通话
广州书法学习
广州书法学习 请询价

书法零基础 或巩固基本功的学员

广州秦汉胡同国学书院
了解课程 免费通话
广州成人书法学校
了解课程 免费通话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有一种书法叫“板桥体”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