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古琴神迷面纱

2015年08月15日

  古琴不管是和西洋乐(钢琴、小提琴等)比,还是和中国民族乐(古筝、二胡等)比,都小众。虽然诗词歌赋和经典小说来经常出现古琴,但身边会弹古琴的人却的确很少。所以古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有些不明觉厉。这里列举几个关键词,大致了解一下古琴。

  【神迷】

  古琴的外形和天地宇宙联系在一起,寄予了很多天文知识。古琴一般长3尺6寸5分(约120-125cm), 代表一年有365天,合周天365度;古琴有琴徽,就是弦外侧的面板上嵌的圆点,一共13个,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1个闰月;琴面是弧形, 代表着天, 琴底为平板, 象征着地, 有“天圆地方”之说。

  【传说】

  古琴的来源有很多传说,无从稽考。从传说来看,可以说上古时期各个氏族领袖都与古琴的创始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虞舜造琴等,均无实证。琴原为五弦,内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外合宫、商、角、徵、羽五音。后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而增加了一根弦,至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简称七弦琴。

  【美谈】

  中国历史或演义上有太多关于古琴的渔樵闲话了。春秋时,有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有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因此有了段“高山流水”美妙乐曲和知音难觅的故事。西汉才子司马相如曾在卓家作客,在堂上弹唱一曲《凤求凰》,打动立于屏风后的卓文君,成为了以古琴为媒的美谈。三国诸葛亮曾在楼宇上焚香操琴,上演“空城计”,让司马能的部队不战而退。

  【四艺】

  古代文人推崇四门艺术必须要掌握,即琴、棋、书、画,是谓文人四艺。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要求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是谓贵族六艺,其中的乐多用古琴。春秋时孔子开私学授六艺,则指儒学六经,孔子的古琴弹得很好,专门向当时的古琴演奏家师襄学习。古时的文人大多都会古琴,比如司马相如、蔡文姬、诸葛亮、周瑜、嵇康、阮籍、李白、杜甫、苏东坡等等。

  【传世】

  古琴现存有130部古琴谱,琴曲3360多首,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古琴作为乐器本身也有传世,出土文物*早到战国时期,现存的能弹奏的、和现在形制一样的古琴可以确定到唐代,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有大量的古琴传世。

  【指法】

  古琴指法向来以细腻复杂著称,古时有超过一千种。右手指法主要有抹、挑、勾、剔、摘、打、托等“右手八法”,还有轮、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指法主要有吟、揉、绰、注、进、退、撞等,还有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古琴弹得好,被称为“指法精妙”。

  【三才】

  三才指天、地、人,三才思想在我国有久远的渊源,我们古老的盘古开天地创世神话其实表现的就是天、地、人三才思想。古琴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泛音、散音、按音。此三种音韵风格迥异,泛音如天、散音如地、按音如人。琴音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流派】

  琴文化本身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琴家的风格彼此都不相同;同一地域、同一师承的琴家的风格也是各有特点而不尽相同;同一曲目,不同的琴家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故古琴有流派之说,主要因素约可总结为三个,即:地域、师承、传谱。历史上有浙派、虞山派、广陵派、岭南派、蒲城派、诸城派、蜀派、梅庵派等派别。

  【附庸风雅】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崇高的乐器,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故在历史上被当作附庸风雅的道具。当代很多影视作品经常拿古琴做道具,但经常放置错误或配乐错误。更有一些影视作品中为增加艺术效果,把古琴演绎成神秘而带有攻击力量的兵器,让弹琴的人无言以对。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揭开古琴神迷面纱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