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房地产拯救中国经济不现实

2015年08月19日

   地王频现,房价疯狂。对于本轮房地产逆经济周期暴涨的真正根源,有论者归结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垄断的土地供应。其实,无论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还是地方政府的利益,都是每一次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的主要推力。如果用这些因素去分析本轮房地产的非理性复苏,似乎仍然是开发商利用政策的自救。而事实绝非如此,本轮非理性暴涨,与其说是开发商利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毋宁说是政策与开发商"合谋"的结果。
    分析一些开发商"房地产拯救中国"言论的深奥内涵,即可明白这一点。"房地产拯救中国"绝非开发商的臆想,而是对时下房地产公共政策的*精确解读。在举国保增长的战役中,房地产似乎成了挽救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房地产不能跌","房地产的带动力很大",在保增长的压力下,这些言论很快成了政府政策和行动纲领,各级政府放弃了多年来对房地产调控的努力,在房地产没有真正进行调整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政策对房地产进行逆周期的干预,特别是在天量信贷和大幅度调低房地产资本金政策的威力下,房地产一举告别低迷,重新暴涨。这不能不说是一次伟大的合谋,开发商、政府基于保增长的崇高目标,在欧美楼市依然跌跌不休的情况下,让中国楼市一枝独秀,楼市复兴,保增长可期。 
    可见,国家对依靠房地产完成保增长的过度期待,成为本轮行情的*大诱因。一些开发商豪言,房地产正在拯救中国,其理直气壮的根源就在于赌房地产的支柱地位,赌定国家不会放任房地产的风险向金融系统传导,他们的确赌对了。公共政策在关键时刻站在了他们一边,而从中国房地产市场近20年的历史看,政策永远都是房地产市场阴晴的决定性力量,前所未有的宽松政策,人为左右的供求信息和基于对银行系统风险的担忧,让本应深幅调整的房地产成了本轮中国经济中*大的赢家。如果要说以4万亿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刺激计划真正成的产业,很显然不是中小企业,不是民间投资,不是民生,甚至不是"铁公基",而是房地产。 
    在这样的逻辑和"共谋"下,房地产的确神奇复苏了。不能否认房地产的"支柱"地位,但也不可否认,即使在房地产对GDP贡献*大的2007年,其对GDP增长的贡献也没有超过1%。这意味着,我们现在是竭尽了所有的政策资源,不惜代价挽救的只是对GDP增长贡献不到1%的一个产业,而对GDP增长10%以上的其他产业则成了牺牲品。中国经济在支付了高昂的成本之后,企业利润继续下滑,很多产业萎靡不振,政策效果和支付的成本不匹配,症结正在于此。不是房地产挽救了中国,而是房地产的非理性暴涨影响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复苏的步伐。 
    这样,在政策放弃了结构调整的努力,将资源大量地向房地产倾斜的时候,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杀伤力和对其他产业的"虹吸效应"开始凸现:首先,由于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收入的严重背离,购买房地产的乘数效应使得居民的消费能力几何指数下跌,其他产业因消费能力不足而萎缩;其次,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导致流向其他产业的金融资源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复苏造成了很大的挤出效应;最后,由于政策摇摆导致的政府信用破产,在民众担心房地产价格再次暴涨的情况下,对未来消费的预期不再乐观,进一步延缓了经济的复苏。
    事实上,房地产不可能拯救中国,反而因为政策资源过于向房地产倾斜,使得中国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努力宣告夭折。当一个国家将经济复苏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修房子和炒房子上面的时候,这样的经济体从长远来看是很难得到尊重的。本轮房地产的复苏,不仅耗竭了很多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更使政府在房地产公共政策上的公信力备受质疑和挑战。但是,房价的暴涨并不等于经济的复苏,更不等于房地产可以免予周期性调整的命运。人类永远战胜不了商业周期,这是上百次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的朴素真理。没有经历真正调整的房地产,在积累了更大的泡沫之后,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大的一颗地雷。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指望房地产拯救中国经济不现实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