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2.0:创新接地气,可成全民健身

2015年02月26日

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由山东省莱州中华武校表演团演绎的《自古英雄出少年》,以其创新的表现形式,多元的创作手法,从而广受观众和专家的热捧。这个武术节目,更确切地说是一场秀或者说杂技,让观众在轻松诙谐的童趣体验中穿越古今,真正体验到古老武术的现代魅力。用现代网络的流行词汇,必须为其点个赞。


从技术角度来看,《自古英雄出少年》是由现代高科技和无数个世界之*无缝连接而成:比如柔术表演的快速旋转,世界搭建人塔*快时间等。但相对而言,**具有示范意义的,是整台节目由一群6-16岁的花季少年,在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创作而成。其对年轻人群体,无疑具有标杆性和示范作用。


从更高层面解读,它象征着中国武术在经过了多年探索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宣传路径。中国武术,终于有了唤醒青少年心目中的尚武精神的底气。


中国武术Ⅱ表现形式:创新性为本,故事为轴


在中国武术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影视作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金庸小说,传承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直观地投射了中华民族的心理需求和理想,那么,以武术作品为载体的影视作品,则完成了对青少年的武术启蒙。


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李连杰的《少林寺》问世前,李小龙已经完成了中国功夫向世界的价值输出。《少林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诞生于中华民族一个价值迷茫,文化产品稀缺的时代,因此一问世便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它促使不少年轻人开始思考自己颓废的生活方式,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坐标。在这个角度,《少林寺》以及附着的武术热,促进了中国武术Ⅰ的形成。


表现形式单一,不擅长讲故事,追求过于崇高的叙事和政治隐喻,是中国武术Ⅰ时代作品的特征。但时至今日,它显然无法满足年轻人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一批迎合时代需求、重塑中国现代的武术2.0产品,就这样顺势而生。


莱州中华武校的《自古英雄出少年》,就是其中的核心产品。该节目的创新性在于,它通过3个功夫少年读书进入科幻世界,各自与心中的少年英雄比试本领为故事,将儿童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中华武术的精进睿智,武术绝技与美轮美奂的舞蹈、现代动漫进行了融合,同时嫁接了轮滑、RAP等时尚元素。整部作品中,舞蹈的唯美,柔术的绵,武术的阳刚,充满时尚的动感、艺术的轻灵和传统的厚重结合得巧妙且浑然天成。更重要的,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当今中国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浪漫主义产生了剧烈的碰撞乃至融合,让中国梦有了现实的支撑。


《自古英雄出少年》先后展示了“五种绝活”:柔术、吉尼斯女孩后手翻、“111”、人墙、人塔。


“挂脖”是武术的基本动作,此次表演团将这一动作的难度系数升级,让功夫少年单脚站在两个武术演员叠罗汉搭起的人塔上头顶挂脖,三人形成“111”的造型,高度达5米。


6岁的功夫女孩小芊千是晚会*夺目的明星,她是世界吉尼斯记录后手翻年龄最小的女孩,一口气能翻40多个。另外,柔术表演环节中,表演者伏地绕身360度旋转,也就是用胸部支撑腿部绕身体快速旋转,这一高难度动作,目前全世界仅两人能完成。


人墙、人塔,则充分展示了杂技和武术的交融。60名功夫小子在4秒之内搭起一面人墙,是世界上目前为止搭建速度*快的。而与其他以往站立逐层搭建人塔不同,节目中15个人蹲立搭建的五层人塔一气呵成,然后瞬间耸立,目前世界上搭建五层人塔人数*少的纪录就此诞生。


中国武术Ⅱ叙事背景: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布局


其实,中国武术1.0和2.0之间的差距,除了表达方式,还存在于双方的生产土壤。


《少林寺》在中国的热播,让一股尚武的热,自民间向全国辐射。其具体表现,是全国武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由于当时武术在政策层面上面临不少雷区,武术表演,尤其是搏击类赛事均处于禁止或地下状态,导致武术从业者既没有一个长久而持续的出口渠道,也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引导机制,中国武术开始裹足不前。


但到了二十一世纪,尤其是进入多媒体的当下,一种涵盖多元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逐步解冻甚至解构的中国武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其具体体现是武术表演业,甚至以搏击为主体的武术竞赛体系,正逐步规范。而从武术产业链来看,从学校的武术操创新,社会上段位制的引进,到武校、俱乐部等表演业竞赛业输送模式已经形成,并显示其造血功能。这其中,以莱州武校人的探索*为瞩目。


置身于儒家孔子之乡与武术之乡的莱州,中华武校自创建的第一天起,便以推广和创新武术为己任。它*突出的成就是巧妙地借用了两个重大展示平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表演环节,春节晚会(2013(武术节目《少年中国》)和2014(武术节目《剑心书韵》),2015《自古英雄出少年》),使自己的产品符合赛事,符合电视节目也就是大众的审美需求,在提高内功的基础上刻意创新,最终找到了一条好的路径。同时,莱州武校在竞技武术层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出柳海龙、杨文静、陈帅等散打精英,有300多人进入专业队。


莱州模式的共线性在于,它让中国传统文化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和切入点。中国武术,开始逐步放下高贵的身段,主动研究市场需求,去寻找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价值存在。而武术人这种主动选择,也是中华武术整体价值体系去粗取精、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莱州模式之后,包括武术段位制,《昆仑决》等新兴的搏击品牌,正逐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武术符号。


指出:“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这既包括学习*、创新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和体育精神。”莱州模式的逐步试行,有助于让更多的年轻人远离电游,转而对武术产生兴趣,进而投身到全民健身甚至武术运动中。


相关专家指出,在所有的项目中,武术是*具中国特色,也是*值得在中国推广的运动。它不需要场地,也不需要器材,却适应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不同程度的人来习练(单就武术门派等,就从简单到博大精深,从样板武术到各种奥妙门派,适合不同层次的人)。如果能找到市场和参与者之间的平衡点,它完全具备在中国流行的所有要件。


莱州模式能否中国武术狂飙突进的桥头堡吗?它能否引领中华武术持续、深入的发展路径吗?这既取决于他们是否能持续创新,也取决于整体武术的大环境。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依然要为他们的努力点个赞,因为只有一个莱州,以及无数个莱州模式的出现,中国武术才有逐步推广的可能。


而那些武术基因,那些远古中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的尚武精神,才有可能在新的时代,书写新的梦想。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中国武术2.0:创新接地气,可成全民健身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