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示例:这些误区地雷,你肯定踩过

2015年12月21日

 考生在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看似简单,但仍然避免试题中的陷阱。行测考查的是考生全面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平时多积累,掌握其中的作答技巧,得高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为便于考生走出备考误区,找准备考目标,明确备考方向,于千军万马中顺利挤过独木桥,分块整理了行测考试的内容及技巧,助你成公路上一臂之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误区题示例:

  误区一:过分信赖“固定搭配”

  【例题1】

  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________,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________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独当一面 学习 B。臻于佳境

  复制

  C。如鱼得水 把握 D。游刃有余 控制

  【语感做题】选择C。“把握分寸”是常用固定搭配。

  【正确答案】选择B。题中强调的是“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使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更难掌握”≠“无法掌握”,所以“掌握”的近义词“把握”和“控制”就不能选择,排除C、D项。再看,“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说明“做人”是可以学习的,排除A。正确答案选择B。

  误区二:过分确信“前后文用词相同”

  【例题2】

  现在一些谈中国科技落后的文章,经常以晚清保守派把西方科技斥为“奇技淫巧”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封建社会________科学技术。这只是一种 ________的说法。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科学技术,中国早期学者对于此前影响生产力变化和社会变迁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相当看重的,并对它们给予了没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记述和肯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排斥 以点带面 B。 断章取义

  C。鄙夷 信口开河 D。轻视 以偏概全

  【语感做题】选择A。文段后“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所以第*个空选“排斥”。

  【正确答案】选择B。由文段后“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的表述,第*个空可以选择“排斥”或者“排斥”的近义词“”,而第二空的成语,是来形容看到晚清保守派怎么做就下一个结论的,看问题不够全面。但是,如果是表示这种意思,是不是不该用表示“带动”的“带”,而该是“代替”的“代”呢。所以排除A。选择B。

  【精彩总结】固定搭配不固定,前后可同可不同, 题干还得细分析。

  误区三:盲目追求推论项

  许多考生做题时,看到片段阅读题的提问方式是“意在说明”,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推断项。理由是“意在说明”,固然“意在言外”。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例题3】

  随着全球肉类产量的进一步增加,畜牧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会增长。目前,畜牧业用地已经占到地球土地面积的30%。作为农业增长*为迅速的一个门类,畜牧业还会占用更多的土地用来生产饲料和放牧。在拉丁美洲,为给牧场腾出空间,已经有70%的森林遭到砍伐。目前畜牧业对全球825个陆地生态区中的306个造成了威胁,并且威胁到了1699个濒危物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应严格控制畜牧业发展

  B。畜牧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C。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D。发展畜牧业的环境代价

  【误区提示】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畜牧业的发展带来的危害,许多考生看到“意在说明”,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推断项A“应严格控制畜牧业发展”。

  【正确答案】选择D。这段文字阐述的是畜牧业的发展带来的各方面的危害,是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更多是考查对于共同点的提炼。且文段属于说明文体裁,是想向读者说明危害有哪些,不需要进行观点的推断。且A项推断项本身的表述也不正确,不符合国家政策。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误区题示例:

  【例题1】一个质数的3倍与另一个质数的2倍之和等于20,那么这两个质数的和是( )。

  A. 9 B. 8

  C. 7 D. 6

  例题1中等量关系非常明显,只要明确质数的性质——因子只有1和本身,可以列式3x+2y=20,观察发现2y与20都是偶数;因此3x也一定是偶数,而x为质数,则只能是2,代入原方程解得y=7,两个质数的和为9,选择A。可以发现,题目中方程关系、奇偶性的运用仅涉及基础数学知识。

  【例题2】某儿童艺术培训中心有5名钢琴教师和6名拉丁舞教师,培训中心将所有的钢琴学员和拉丁舞学员共76人分别平均地分给各个老师带领,刚好能够分完,且每位老师所带的学生数量都是质数。后来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培训中心只保留了4名钢琴教师和3名拉丁舞教师,但每名教师所带的学生数量不变,那么目前培训中心还剩下学员多少人?

  A. 36 B. 37

  C. 39 D. 41

  【解析】此题的正确率按照考生们反馈的估分统计,仅有 31%;其实仔细观察题目就可以发现,例2与例1中涉及的考点完全一致。只要把握质数性质和各个数字的奇偶特性就可以判断出答案。假设:原来每位钢琴教师所带学员为 a 人,每位拉丁舞教师带学员 b 人,则有 76=5a+6b,因为 76 和 6b为偶数,所以 5a 也为偶数,而 a 为质数,则只能 a=2,所以 b=11。因此目前培训中心剩 4*2+3*11=41 名学员,选择D。在逻辑清晰,能看懂题目的情况下,基础数学知识就可以将此难题解决。

  通过两道例题,我们可以发现:数量关系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本身并不难,只是在时间紧、题量大的条件下,很多考生无法迅速从大段的文字中找出等量关系,合理选择相应的解题技巧。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目的的训练这方面的能力——从文字中提炼数量关系,依据题型分类找到对应方法准确、迅速的解题。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误区题示例:

  一、图形推理误区:忽视真题命题惯性,思路过分求难求怪

  尽管命题人每年都在图形推理部分力求创新,但一般集中在形式方面的创新,而考点本质变化并不大。所以在做题过程中应该重视真题的价值,掌握核心知识点和命题惯性,而并非一味求难求怪。 例:

  解析:这道题很简单就是一道数量类考察素的题目。只看图形构成,就会发现四幅图的构成部分分别为3、2、1、2,因此很容易可知应选择3部分的选项构成对称的规律,故选C。但是考生往往在解此题时,过多的去考虑每幅图上画的具体图案内容,那么将无从下手,以致最后无果而终。

  二、类比推理误区:造句子没有突出逻辑关系

  造句子是类比推理题型的一个很有效的思维方式。但是,造句子一定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一定要造简单句,如果句子造得过于复杂,那么关系不相似的两个词也有可能说得通。二是造句子一定要突出逻辑关系。我们在类比推理中给学员总结了六种常见的二元关系,在造句子时只有凸显出这些逻辑关系,才能有效地解题。 例:螺丝:螺帽 A.镜框:镜片 B.线:纽扣 C.插座:插头 D.筷:碗 解析: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因此在造句子时应该突出一一对应或者必然性的逻辑关系。在选项中只有C项中的插头与插座是必须配套使用的,故正确答案为C。

  三、逻辑判断误区: 依据常识进行推理

  在逻辑判断特别是形式逻辑的部分不应过多考虑结论的实际意义。因此,我们要求考生形成先翻译后推理的思维模式,即读题只读结构不考虑意思。也就是即使题干说明天是世界末日,那么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例:为了胎儿的健康,孕妇一定要保持身体健康。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她必须摄取足量的钙质,同时,为了摄取到足量的钙质,她必须喝牛奶。据此可知: A. 如果孕妇不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不好 B. 摄取了足量的钙质,孕妇就会身体健康 C. 孕妇喝牛奶,她就会身体健康 D. 孕妇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良好 解析:根据先翻译后推理的思维模式,首先对题干的典型结构词“为了……一定……”进行翻译,即:胎儿健康—>孕妇健康;孕妇健康—>摄钙充足;摄钙充足—>孕妇喝牛奶。按照传递定律就可以得到:胎儿健康—>孕妇喝牛奶,运用逆否命题,也就是“肯前就肯后,否后则否前”的原理就可以得到结论:孕妇不喝牛奶—>胎儿不健康,答案应为A。尽管这个结论有些违背常识,但它依旧是正确答案。

  四、定义判断误区:读全题目再做题

  定义判断的题目难度近两年其实基本保持平稳,但由于题干越来越长,使得其在形式上吓倒了不少考生。因此,对于这种阅读量很大的题目来说,重点应当放在关键词和关键词间的关系上,如主体、客体、以及目的和方式状语;对于一些举例说明的内容,可以先略过不读,因为这些内容只是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有时甚至是为了迷惑考生而专门设置的 例:白亮污染:是一类光污染,指过度光亮给人的视觉造成的不良影响。如光洁的金属表面、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以及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使人头昏眼花,心烦意乱,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等身体不适。 下列表述不属于白亮污染的一项是: A.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 B.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C.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D.在一些旅游景点,许多人拍照留影,不停闪烁的闪光灯让其他游客心烦意乱 解析:题干中只有第*句是在为“白亮污染”下定义,强调的是对于视觉的不良影响。而后面都是举例进一步解释该定义,所以在考试时应该先略过不读。这道题目的答案应为A. 因为A项强调的是温度造成的不良影响,而非视觉,因此不属于白亮污染。而有些考生之所以答错,就是因为受到了题干例证部分的影响,看到了例证中有“玻璃幕墙”,而A答案中也出现了该词,就想当然的认为其属于白亮污染了。

  走出行测备考盲区 攻克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4)

  2015-07-21 12:00:59 | 中公教育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误区题示例:

  2011年前十一个月,某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3763.00亿元,实现增加值896.31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30.7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11.6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32%。高新技术产业各领域的增加值如下图所示:

  高新技术产业各领域增加值饼形图(单位:亿元)

  1.2011年前十一个月,该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为多少?

  A.11.64% B.19.10%

  C.30.74% D.42.38%

  B【解析】30.74%-11.64%=19.1%。

  2.2010年前十一个月,该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为多少亿元?

  A.2972 B.3540

  C.3865 D.4373

  A【解析】(896.31/25.32%)/(1+19.1%)。

  3.2011年前十一个月,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实现增加值与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新材料领域、电子信息领域增加值总和的比约为( )。

  A.3:5 B.3:4

  C.5:6 D.9:10

  C【解析】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实现增加值为319.31,而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新材料领域、电子信息领域增加值总和为152.34+125.23+109.54≈277+110=387。

  4.若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则2012年前十一个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同期约增加多少亿元?

  A.210.7 B.486.3

  C.275.5 D.685.6

  B【解析】2年增量 A+C=B。

  5.关于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各领域增加值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增加值超过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1/6

  B.光机电一体化领域与新材料领域增加值之和大约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1/2

  C.航空航天领域实现的增加值可能不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1/3

  D.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与电子信息领域增加值之和不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1/4

  D【解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与电子信息领域增加值之和为152.34+109.54=261,显然大于896.31的1/4。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误区题示例:

  例1、随着全球肉类产量的进一步增加,畜牧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会增长。目前畜牧业用地已经占到地球土地面积的30%。作为牧业增长*为迅速的一个门类,畜牧业还会占用更多的土地用来生产饲料和放牧。在拉丁美洲,为给牧场腾出空间,已经有70%的森林遭到砍伐。目前畜牧业对全球825个陆地生态区中的306个造成了威胁,并且威胁到1699个濒危物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应严格控制畜牧业发展    B、畜牧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C、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D、发展畜牧业的环境代价

  【解析】这是一道片段阅读意图推断类的题目。按照言语答题技巧“行文脉络切入”的思维,我们知道这是一道“总分类”的题目。第*句话是总的部分,提出论点,其余的“分”部分都是对“总”部分的论点进行数据说明。本段的主题句是“畜牧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会增长”,对本句进行同意替换,再进行进一步的引申,我们可以知道这道题的正确选项是A项。然而,这个正确选项往往会被大多数同学第一时间排除掉。主要的原因是这句话不符合大家的常识思维。相应的,虽然有很多同学会因审题不明而把此题当做主旨概括题而选择D项,但更多的同学会把目光集中在B项,实际上第二项在题面中并没有任何的体现,但是因为符合常识的思维,因而被误选的机率极高。

  例2、人们如何可以判定一个人没有自信?就是他对别人的态度的过度敏感和过度反应,那是“自尊”的过度膨胀,其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这位学者这次自尊失当,恰恰反映了他还缺乏自信。这不是在示强而是示弱;不是别人在毁掉你,而是你自己在毁掉你自己的尊严。这个道理,应该是捍卫尊严者的*基础的课程。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

  A、自尊和自信实际是一回事

  B、过度自尊实际上是没有自信

  C、自尊的人往往是过度敏感的

  D、捍卫自尊说明没有自信

  【解析】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过度自尊实际上是没有自信”。很多同学会把目光集中在C项,但C项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它缺乏“过度”二字。用“行文脉络切入”的思维再来解答一下:我们知道第*句话是设问,自问自答,即“总”。“没有自信”导致“过度敏感和过度反应”,从而导致“自尊的过度膨胀”,即“过度自尊是由于没有自信”,也就是B项答案。“这次学者”以后的部分,完全是举例论证,是“分”。但是,由于和C项相比,B项过于,因为同学们常常误选。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示例:这些误区地雷,你肯定踩过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