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需要想象与技巧相结合

2015年03月04日

随着我国人民对于儿童教育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国内儿童美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催生出一批诸如宝贝计画、童画等优秀的儿童美术培训机构,通过广大教师及同学的实践,总结出非常多宝贵的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论。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我国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机构或教师在儿童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儿童创造性思维有着严重的约束力,在教育中不能科学的培养儿童绘画的能力,一味“依样画葫芦”临摹,这样的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扼制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一点和当下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显然不能匹配起来。虽然家长在让孩子选择美术教育的时候多少会存在一定的功利心,但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正在逐步得到纠正和改善,因为一大批优秀机构及教师用真性情,用爱在教育我们可爱的宝宝,用爱在感染着一个又一个的家长朋友们。北大课堂上,曹老师、杨老师等给我们奉献了很多实际的案例。以爱来育,不仅仅受教育的儿童能真切感受到绘画带给他们的平静和快乐,家长也能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达到难能可贵的多赢局面。因材施教,以爱来育正是实现想象力与技法巧妙结合有效方法和途径。接下来,我简单谈谈我们老师对于想象力与技法巧妙结合的一些思考。


一、当今儿童绘画教育需求,教育现状及其改进


(1)当今孩子少儿绘画艺术教育的现实需求


今天的孩子是家庭的掌上明珠,承载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抑或是一个名族和国家的希望。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技能、还要有创造的本领,所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越来越受国人的重视。儿童的早期绘画*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属幼儿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而在当今世界里每个人所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来自生活的压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一个人的创造性将成为其未来核心的竞争力之一。而创造性绘画教育同时具备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两大特征,非常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长久保持和发展。通过老师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引导,将绘画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儿童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是符合儿童及家长的根本要求的。仅以儿童美术教育从业者而言,我们的能力十分有限,不可能做到对儿童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因为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但我们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力去将日常生活中加给孩子的框框给剥离,还原孩子的想象力,延长这种能力的持续时间,做出一个育人者应该做出的贡献。


(2)现代儿童绘画存在的问题


问题1:固定思维问题。


什么是固定思维?举个例子,孩子画太阳都从右上角或者左上角冒出来一个半圆,这就是太阳,有一次,我在到孩子就读的幼儿园参观,惊讶的发现班里的孩子的画面惊人的一致!八张画的太阳都是从那冒出来的,冒出的角度、大小、形状、涂的颜色也一样!怎么办?当一个固定的模式,概念的成为孩子画画的一种理所当然,那从侧面证明了我们的学前美术的教育,多么的失败!


类似这样的模式比比皆是,比如:每一张画都是蓝天、白云、小草地。假如你让孩子画一个你的校园,一定是蓝天白云小草地,你要问孩子。你在北京的学校里,能看到蓝天白云吗?他们说看不到。老师接着问你既然看不到,为什么还要画蓝天白云小草地呢!孩子回答,我们小朋友都这么画,我也这么画!更有甚者,画的小草都是三个小三角连在一起,老师问孩子,小草都是这样画吗?孩子回答,我们小朋友都这样画的,我也这么画!类似小草这样固定模式的还有海鸥、水波纹、三角屋顶小房子、树、白云上安一双眼睛,每个白云上都有一样的眼睛,一样多的眼睫毛!你数一数,都不会少一根的!当你看到这样的画时,看着孩子纯真的眼睛望着你,你的心情很复杂。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长久以来,有很多的儿童教师以习惯让儿童欣赏范画作画,这种方式严重影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一起儿童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外国儿童绘画教育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景物在心灵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儿童走进大自然,感觉生活、社会。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固定思维也有一定的好处,*起码孩子在一开始知道了太阳可以那样画,不管是不是模式化,*起码那也是一种画太阳的方法。儿童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告诉孩子们若干种太阳的画法,让孩子的思维力储存着无数条画某个东西的路,并在若干种路中走出孩子自己的路来!


教师对儿童的影响非常广泛,如果教师不了解儿童作画时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儿童观察与体会,孩子很想象力的发展必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在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中,需要让儿童自由地对身边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观察,并通过小伙伴以及师生对话相互交流,从中了解和体会。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助于儿童绘画过程的实施。宝贝计画对于同一副场景选择不同时间和环境进行写生的方式值得参考和借鉴,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孩子们对事物的多面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不全是蓝天白云绿草地。


问题2:教师着重于儿童作品的完成,而忽略儿童绘画过程、情感的体验。


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和创新的过程。教师教儿童绘画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要通过画画使儿童的情感、认知等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还原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每一次的绘画活动都应该给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在温暖快乐的气氛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儿童绘画。在北京大学-儿童美术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过程中,通过和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沟通,发现现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经常会出现有以下几个状况:


1、活动多以上课形式进行,过程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似无纰漏。

但是儿童在整个过程中的精力投入情况教师关注的较少无,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教师就满足了。殊不知儿童作画时候更看重于画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儿童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儿童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宝贝计画通过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化训练,如宝贝计画变变变教训体系,就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2、组织活动时较为刻板,对于突发的教育场景把握不足。如引导儿童画一只小狗,教师不应只着重于其外部形态特征、线条的勾画等,更多的要考虑儿童的情感倾向。

1、今天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或者有什么新的发现呀?

2、你想画什么呀?

3、小狗和火车怎样联系起来?(例如孩子今天发现了一列火车,并且希望能把火车画出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能通过沟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将之与教学目标进行强关联,则会起到非常好的结果。比如,引导孩子编写一个小狗与火车的故事,小狗在玩它的火车玩具,突然有一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实施一些情感教育:1、小狗是人的好伙伴;2、爱护小动物等。儿童绘画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过程,如果我们只要求儿童画好“它”,而不顾及其内心感受,不因时因事把握教育契机,往往事倍而功半。


3、儿童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儿童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儿童,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认为这种做法在儿童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优秀的老师往往会直击要点,及时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积极正向鼓励孩子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


4、不能读懂儿童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儿童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儿童的作品,而对于初看画面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就是在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对于儿童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儿童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北京大学儿童美术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我认为在评价儿童作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遵循发展规律:儿童绘画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儿童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儿童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2、是尊重个体差异: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3、激励保护的原则:儿童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儿童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另外,教师在辅导儿童绘画时,绘画的工具、绘画材料也太过局限,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自然的很多平常的东西,如河里的沙石、大树的叶子、山上的草秸、瓶盖、土豆片......都可以用来当作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儿童绘画,激发儿童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当然,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需要老师有极为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例如杨帅老师,仅他阅读过的绘本就多达4000余,有了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做保障,才能在儿童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对各种身边看似平常的事物多几分不一样认识。


二、美术教育需要在重视技能训练的同时关注每个孩子的细节表现,适当引导培养其想象力


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艺术,是手、眼、脑共同参与的活动,一些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儿童一旦离开这些东西,他们就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作。而且传统绘画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基础知识的灌输,严重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儿童学习被控制在“你听我说,你示范,我模仿”的过程中。那我们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呢?


1、选择符合儿童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天性的作品,要体现出生活化、童趣化,还要挖掘生活中的人、事、物从中体验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从而激发儿童表现美得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从而激发儿童表现美和创造美。现在儿童所接触的信息和知识其实非常之广,教师需要看儿童之所喜,听儿童之所爱,时刻保持和儿童的共同认知。否则课堂上孩子冒出来个奥特曼老师就不知该拿小怪兽来和他配了。


2、在教学中要注重激趣,采用形象具体化合游戏化得手段,把绘画活动设计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唤起儿童表现欲望和情感,引起儿童体验和想象。比较合适的做法就是顺着孩子的思路来,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新奇的发现和想法,教学中顺着他们的思路来就可以做到百人百面,让孩子画出自己的特点。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的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处在潜伏状态。教师要利用直观演示的方法来教育,在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电子教学设备和相关的实物,让儿童入情入境,进行自主的学习。


4、儿童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非常直接的视觉现象。教师在教室中各个区域、角落留出空间,让儿童把节假日或外出时的所见所闻充分的展示出来,要让儿童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的让儿童接触五彩缤纷的世界,多感受周围的一切。并指导儿童画下来,加深印象。儿童的创作画的人物、内容不一样。在完成时有的还介绍自己的作品,使儿童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得到极大地满足,不但能增长儿童知识还能促进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的发展,激起了思维的主动性。


以上所述证明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孩子及家长的诉求,通过科学的教育还原儿童的创造性绘画才能更好的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这也是儿童美术教育的趋势。


三、想象力和技法的巧妙结合,引导儿童进行创造性的绘画活动


我们强调想象力!发散!孩子在课上玩的挺高兴,又是撕又是涂,想象力无限!无论画什么,老师都是好!好!好!可是当你把孩子们这样画的一连10张摆在那里一看,问题出现啦!是什么?没进步!画了这么长时间,跟以前没学差不多,还是画个圈圈,几条线,形状还是确立不起来!家长就会质疑,我们孩子来宝贝计画学不到东西,其实说实在话,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教授给孩子们的东西是无形的,非常好的理念及思维,但是一般的家长不会站在这个角度上想,一是家长不是专业的,而是家长花了钱觉得不值,虽然家长们说我们来学画画就是提高综合素质,但是总是孩子提不高实际水平,这也不行吧?


如何将想象力和技法有机统一的问题?既让孩子学的真东西,例如技法和基本功,还能不让孩子枯燥,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全部都跟上,不能让孩子来宝贝计画学着学着,连画画的兴趣都没了!这才是关键!关键的关键!


1、引导儿童多观察多想象积累其生活经验


想象和创造绝不可能是凭空出现,它是源于丰富的记忆表象,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创造想象的的基础。所有的创造想象都是来源于原型的基础上,才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形象。儿童的美术创作也是如此,即便是想象画,也是以现实生活的形象作为基础的,构成画面的新形象只能是来自于自己拥有的生活感受。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儿童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越广泛越深刻在大脑里留下的印象据越是丰富清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就越强。


绘画是对现实的创造,要引导儿童创造绘画,儿童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除了模仿老师就没有其他的办法,而在生活中,我们能带领孩子去公园、动物园、博物馆等不同的场所,结合具体的生活环境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所感知的对象。用启发性的言语来引导儿童思考、想象,引导儿童感知大自然,感知景象色彩、形态,帮助儿童储存大量的表象,使儿童在绘画中能够依靠大脑储存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


2、画范画时候要给儿童充分的想象空间。

范画教学是很有效的快速提升画画技巧的手段。范画给给出的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给儿童制定创作内容,所提供的要求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儿童在创作中就不知道该如何发挥。只能照葫芦画瓢,因此内容的选择要给儿童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创造性绘画的前提。宝贝计画的范画只画个开头做法就比较好,只是开个头,后面让儿童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完成绘画作品。


3、重新构建绘画的思维,允许儿童自由的创作。

绘画是活的,教育也应该如此,身为儿童教育,我认为教育应该引导、启发、鼓励儿童自己创作,创造新的内容。然而在现代的美术教育中有很多的儿童教师让孩子进入画模仿画的误区当中。儿童喜欢模仿。示范,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儿童绘画绘画的过程中,先画哪一笔,再画哪一处。让儿童照抄的示范不但会造成消极模仿和依赖性。而且还会造成画法上的局限,构图造型上的固定,严重的限制了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意愿画的形式为主,我们并不是用绘画来教儿童绘画,而是为孩子们提供绘画的工具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产生自主的精神,它将鼓励儿童观察、思考、发现、创造。


前文提及一个固定思维的问题,当我们小的时候学画画每一张画都是蓝天、白云、小草地,这样学也许是对的,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的教学水平和整体意识跟不上。老师常常交代一句:“等我们长大了,慢慢的就自己懂了,可以改变的。”可是我们如果从小就改变或者建立在一个更科学、更发散、更不受固定模式的教学,岂不是更好吗?试想,当我们孩子在面对要画一个东西时,他脑子里出现固定的模式好呢?还是百家争鸣,有无数种思维好呢?当然是后者!


4、以儿童的视角多维度来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


儿童年龄偏小,不能很好的掌握技巧,当儿童在完成一幅作品时,即使这幅画的画面再难看,但在儿童的心中满足程度并不亚于完成一幅完美的作品,此时儿童希望与别人共享这份喜悦,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认真地看待儿童的作品,鼓励儿童做自己作品的解说员,为大家讲解一下自己创作内容,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在欣赏。理解儿童的作品,并加以肯定、鼓励儿童创作勇气,不能以“像与不像”来确定一张画好坏。应该认识到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创作兴趣以及创造的想象力。儿童对事物有不同的观察方式和情感儿童的画面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多幅作品中发现创作的闪亮点,予以肯定,加以启发引导,保护诱发儿童可贵的创造力。


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儿童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其核心就是将培养孩子想象力与画画技法巧妙结合在一起,做到厚此不薄彼。宝贝计画正是这个尝试和实践过程中的先行者,其经验值得我的借鉴,并给我很多的启示。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以爱来育人的思想,无爱无以为教。有爱有方法才能真正为孩子负责,也为孩子家长及社会负责。

免责声明:机构动态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知识 儿童美术需要想象与技巧相结合
本网站的一切内容只为更好的服务用户,并不保证所有的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他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联系邮箱:15505413776@126.com

了解更多

@爱培训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20100号-1